上半年,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在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的政策措施作用下,全国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回升,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恢复,特别是居民基本生活支出保持了稳定增长。 一、居民收入增速有所回升,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名义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实际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 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5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速)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9元,增长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2个百分点,实际收入降幅小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4下降至2.68,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二、工资收入小幅增长,稳就业等政策为居民增收奠定基础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010元,增长2.5%,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拉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个百分点。主要是各地复工复产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恢复,经济基本盘稳固为工资性收入增长奠定基础。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政策落地见效,就业形势整体在逐步好转,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环比回升,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数量比一季度末增加5501万人;信息技术、电热水气生产和供应、卫生和公共管理等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的行业,就业人员人均工资收入稳中有升;部分地区为一线防疫工作的医护人员、社区及相关部门行业人员发放抗疫补贴,增加公益性岗位,这些因素对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加起到积*作用。 三、转移净收入加快增长,低收入困难群体生活得到重点保障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938元,增长8.2%,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加快1.4个百分点,拉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个百分点。各地民生保障支出只增不减,养老金和离退休金按时足额发放,物价联动机制及时启动,尤其是各级政府针对特殊群体发放价格补贴,加大临时救助力度,重点做好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共同促进居民转移收入较快增长。其中,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增长9.3%,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增长13.2%,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增长13.1%。转移净收入加快增长对于在疫情冲击下有效保障基本民生,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四、经营净收入降幅收窄,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实现由降转升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2个百分点。其中,人均二三产经营净收入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8个百分点。主要是得益于阶段性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普惠性金融等政策支持,个体经营户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效降低,经营困难逐步得到纾解,经营情况比一季度有所好转。同时,生猪、牛羊等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牧业经营净收入增长带动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由一季度的下降1.1%转为增长1.8%。 五、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恢复,食品烟酒等基本生活支出稳定增长 上半年,各地坚持民生导向,发放各类消费券、文旅融合发展“夜经济”、助力搞活“小店经济”,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扩大消费,大力推动居民消费回升。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降幅明显收窄,名义降幅和实际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2.3和3.2个百分点。米面粮油、菜肉禽蛋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得到充足保障,居民居家用餐增多,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增长5.0%,比一季度加快2.9个百分点。其中,人均蔬菜类支出增长15.6%,人均肉类支出增长42.0%,人均禽类支出增长36.0%,人均蛋类支出增长25.7%。居民部分生活消费支出增速由负转正,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通信支出增长3.0%,一季度为下降2.9%;人均个人用品支出增长2.2%,一季度为下降1.7%。 六、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居民消费回补,线上消费、健康消费势头强劲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网络购物、在线娱乐、线上课堂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逆势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次数普遍增多,人均邮费支出增长10.8%。为适应居家办公学习需求,人均购买家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支出分别增长19.4%和79.6%。疫情后居民健康理念进一步加强,健康生活方式意识明显提高,健康消费需求大幅增加。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购买医用酒精、口罩等医疗卫生器具支出增长3.3倍,人均购买洗涤及卫生用品支出增长19.9%,人均购买健身器材支出增长13.7%。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 (原文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7/17/t20200717_35346645.shtml)
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保供稳价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回升,供求关系总体稳定,CPI结构性上涨,涨幅趋势回落,PPI低位运行,保持下降走势。 一、消费领域价格结构性上涨,食品价格上涨较多 CPI涨幅呈回落态势。上半年,CPI比去年同期上涨3.8%。分月看,CPI涨幅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节因素影响,1月份和2月份CPI上涨较多,环比分别上涨1.4%和0.8%,同比分别上涨5.4%和5.2%。随着交通物流逐渐恢复,各地加大保供力度,市场供需状况好转,3月份开始,CPI环比连续四个月下降,同比涨幅也由3月份的4.3%回落到6月份的2.5%,重回“2时代”。 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涨幅较大。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16.2%,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1.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3.27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的八成多。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04.3%,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96.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52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的六成多。今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春节、非洲猪瘟疫情与“猪周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带动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达到阶段性高点21.9%;中央出台保供稳价政策后,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贯彻落实,猪肉储备投放供应改善,生猪产能逐步恢复,产销秩序逐渐正常,3月份起,猪肉价格连续下降,5月份带动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也回落至10.6%;6月份,受生猪出栏减缓、进口量减少和团体消费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环比略有上涨。在猪肉价格变动影响下,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同比涨幅也逐步回落,上半年平均分别上涨20.2%、11.1%、10.6%和7.8%。鲜菜价格季节性变动特征明显,上半年平均上涨3.4%。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鲜果价格同比持续下降,上半年平均下降13.3%。去年鸡苗补栏、扩栏明显,鸡蛋供应充足,上半年价格下降4.7%。 能源价格持续下降。上半年,国际油价大幅变动,国内油气价格也随之调整,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2.4%和13.3%,降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扩大10.0和11.1个百分点;液化石油气价格下降4.0%,去年同期为上涨3.8%。受需求偏弱影响,上半年居民用煤价格下降1.8%,去年同期为上涨3.9%。 核心CPI基本稳定。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商场和门店客流量普遍减少,一些商家加大促销折扣力度,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略有下降。上半年,大型家用器具、小家电、鞋类和室内装饰品价格分别下降1.9%、1.4%、0.7%和0.5%。疫情也影响了服务消费需求,服务市场供需均有收缩,价格稳中略降。上半年,服务价格上涨1.0%,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和养老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5%、2.4%和2.0%;文化娱乐服务和通信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6%和0.5%。 二、生产领域价格低位运行,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波动较大 PPI保持下降走势。上半年,全国PPI由去年同期上涨0.3%转为下降1.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3个百分点。分月看,1月份,P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1%;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月份起,PPI环比和同比转降,环比降幅从0.5%扩大至4月份的1.3%,同比降幅从0.4%扩大至4月份的3.1%。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复工复产进度加快,需求有所改善,5月份PPI环比降幅收窄,但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同比降幅扩大至3.7%;6月份,PPI环比止降转涨,上涨0.4%,同比降幅收窄至3.0%。 石油相关行业价格大幅震荡。上半年,受主要产油国“价格战”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波及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震荡,各月环比涨跌幅在-35.7%至38.2%之间,同比涨跌幅在-57.6%至17.5%之间,上半年平均下降27.0%。其下游的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价格均随之下行,上半年降幅分别为13.8%、12.3%、6.5%和1.7%。上述五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下降约1.30个百分点,占PPI总降幅的近七成。 金属相关行业价格下降。上半年,疫情导致工业生产和投资受到抑制,金属相关行业需求整体偏弱。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4.1%,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3.6个百分点。其中,钢筋价格下降6.1%,特厚板价格下降3.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2.2%,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铜冶炼和铝冶炼价格分别下降4.6%和2.9%。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合计影响PPI下降约0.33个百分点。此外,受避险情绪升温影响,金冶炼和银冶炼价格分别上涨24.4%和9.9%。 其他行业价格总体平稳。疫情防控期间部分产品供应偏紧,农副食品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价格分别上涨6.3%和0.8%。装备制造业价格涨跌互现。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价格上涨0.7%,通用设备制造业价格上涨0.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1.5%,汽车制造业价格下降0.5%。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城市司主要负责人) (原文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7/17/t20200717_35346644.shtml)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面临多年少有的较大压力。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步推进,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就业出现改善势头。但随着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当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要加大政策实施力度,稳定重点群体就业。 一、综合多项指标看,就业形势逐步改善 二季度,随着疫情影响减弱,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各项就业政策持续见效,就业形势逐步改善,各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6.0%、5.9%、5.7%,呈逐步回落,其中6月份失业率较2月的顶峰下降0.5个百分点。前期因疫情影响退出的劳动力陆续返回,*大多数已重新寻找并找到工作,6月份城镇劳动参与率较2月份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比疫情前的1月份高约0.6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水平接近。6月份,城镇就业总量较2月份增长超过19%,就业人数已超过1月份,且多数行业达到疫情前水平;城镇就业人员中在职未上班比重从2月份的近50%降至1%以下,已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达46.8小时,比2月份提高6.6小时,比1月份略高0.1小时。 此外,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1—6月份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 二、当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稳就业任务十分艰巨 虽然就业形势较疫情初期有所好转,但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企业用工需求偏弱,失业率高位运行,总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比仍高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外来农业人口(主要是进城农民工)失业率同比高0.7个百分点,反映出农民工就业受疫情影响大。在整体失业率下降背景下,16—24岁青年失业率近几个月持续上升,6月份环比又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预期高,部分毕业生存在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错位现象,毕业季到来后大量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将更加突出。同时,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从疫情影响中恢复还需一段时间,6月份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合计就业人数仍较1月份少近3%。 三、加大政策实施力度,稳定重点群体就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作为“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去抓,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就业政策。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就业政策实施力度,抓实抓细落实,促进就业形势不断改善。一是援企稳岗稳就业,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合理下调企业税费和社保负担,扩大减免房租、水电、宽带等费用的企业受益范围。二是细化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政策,继续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保障好农民工在就业地公平享受就业服务,做好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三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加大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力度,落实好各项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政策。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 (原文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7/17/t20200717_35346643.shtml)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月份以来,随着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成效,特别是在各项促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市场主体加快复商复市步伐,居民外出消费有序增加,市场活力逐步提升,市场销售持续改善。同时,消费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消费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消费品市场持续好转,回升态势逐渐巩固 市场销售季度增速明显回升。上半年消费品市场受疫情冲击明显,居民外出购物和就餐活动减少,随着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和各项促消费政策的落地生效,居民增加外出活动,市场销售明显好转。分季度看,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5.2%,收窄16.7个百分点;从市场规模看,二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万亿元,总量比一季度增加1.5万亿元。 消费品市场月度好转态势进一步延续。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降幅比5月份收窄1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改善。受上年同月汽车排放标准切换造成的高基数影响,6月份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8.2%。扣除汽车类商品,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降幅比5月份收窄2.5个百分点。 图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二、城乡市场同步改善,乡村市场好于城镇市场 城乡消费品市场均有好转。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9345亿元,同比下降11.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911亿元,下降10.9%。分季度看,二季度城镇消费品零售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2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降幅收窄13.8个百分点。从月度数据看,自3月份以来,城乡市场均实现连续四个月回升。6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0%和1.2%,降幅分别比5月份收窄0.8和2个百分点,城乡市场规模均已接近上年同月水平。 乡村消费品市场发展好于城镇市场。在农村地区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等多因素带动下,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降幅比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低0.6个百分点。从居民消费支出看,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下降6.0%,降幅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三、线上消费持续增长,实体店零售加快好转 网上商品零售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在促消费政策和“618”购物节的叠加带动下,线上购物增速继续加快。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3%,增速比1—5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5.2%,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74.7亿件,同比增长36.8%,业务收入完成797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6月1日-18日,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6.8亿件,同比增长48.7%,快递日均业务量接近2.6亿件。 图2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及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重 实体店零售继续改善。随着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居民外出购物增多,实体店零售业务稳步回升。上半年,在限额以上单位有店铺零售中,各类业态商品零售均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超市和仓储会员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和14.1%,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加快1.9和2.5个百分点;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3.6%、14.1%和14.4%,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11.3、10.6和14.3个百分点。 四、商品零售恢复较快,餐饮和住宿行业持续改善 商品零售持续好转,商品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8.7%,其中,二季度商品零售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4.1个百分点,月度商品零售连续四个月好转,特别是6月份商品零售额与上年同月基本持平。从商品类别看,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5%,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2.5和0.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二季度18个商品类值均比一季度有所好转;从月度数据看,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平稳,吃类和用类商品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穿类商品零售额基本恢复至上年同月水平;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加快,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比5月份加快7.6、4.4、5.5、6.2和7.4个百分点。 餐饮和住宿收入降幅明显收窄。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下降32.8%,其中,二季度餐饮收入比一季度收窄2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连续三个月好转。国家统计局监测数据显示,自2月下旬以来,餐饮业达产率稳步提升。特别是快餐服务、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等行业经营恢复水平较高,截至6月中旬,快餐和外卖相关行业的达产率高于餐饮业整体约10个百分点。从客房收入看,上半年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客房收入降幅比一季度收窄超过7个百分点。 五、商品供给稳定充足,市场活力稳步提升 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各地区和各部门保供稳价系列政策的持续发力,国内市场供应总体平稳。上半年,消费品工业生产中食品制造业增加值接近上年同期水平,降幅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低0.8个百分点;医药、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与消费相关领域的投资增势良好。上半年,教育行业和医药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3.6%,实现两位数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4%,明显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 市场活跃度持续回升。6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零售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四个月在荣枯线以上,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在荣枯线以上,住宿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在荣枯线以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4.9%,比5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已经连续四个月回升。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8.18亿人次,铁路客流连续四个月回升。其中,6月份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66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553万人次,环比增加47万人次,增长9.4%。 综合来看,近几个月以来,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平稳,消费升级类商品逐步恢复,餐饮收入持续改善,市场销售稳步好转。下一阶段,随着“六稳”和“六保”相关政策落地生效,叠加前期各项促消费政策效果,消费市场有望延续回升态势。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 (原文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7/17/t20200717_35346642.shtml)
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稳投资各项工作,投资降幅明显收窄,回升态势进一步显现。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降幅持续收窄;民生保障、高技术等领域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投资到位资金等回升较快。 一、投资降幅逐月收窄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1—4月份、一季度和1—2月份分别收窄3.2、7.2、13.0和21.4个百分点,呈逐月收窄态势。 分地区看,上半年,东部地区投资同比下降0.7%,降幅比1—5月份收窄3.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下降11.9%,降幅收窄3.2个百分点;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分别增长1.1%和0.4%,1—5月份则分别下降0.9%和2.5%。有22个省(区、市)实现正增长,比1—5月份增加8个。 分产业看,上半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8%,增速比1—5月份加快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8.3%,降幅收窄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 二、民生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8.2%,增速比1—5月份加快4.4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为下降0.5%。 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5.3%,增速比1—5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0.8%,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卫生投资增长15.2%,增速加快5.7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增长5.5%,增速比1—5月份加快3.7个百分点。其中,牲畜饲养业投资增长54.3%,家禽饲养业投资增长40.8%,谷物种植业投资增长9.6%。 三、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3%,增速比1—5月份加快4.4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比1—5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3.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8.2%,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5.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7%。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7.2%,增速比1—5月份加快6.7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2.0%,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21.8%,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9.4%,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7%,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增长4.5%。 四、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制造业等三大领域投资继续改善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7%,降幅比1—5月份收窄3.6个百分点。部分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实现正增长,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6%,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0.8%,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9.2%,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0.4%。 房地产开发投资由降转升,上半年同比增长1.9%,而1—5月份为下降0.3%。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6%,增速加快2.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下降1.9%,降幅收窄4.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降幅收窄5.2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1.7%,降幅比1—5月份收窄3.1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投资降幅分别收窄2.5和4.4个百分点。 五、民间投资稳步恢复 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下降7.3%,降幅比1—5月份收窄2.3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民间投资增长0.1%,1—5月份为下降2.8%;制造业民间投资降幅比1—5月份收窄3.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 六、投资先行指标明显向好 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同比增长13.5%,增速比1—5月份加快5.6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新高;投资到位资金也由下降转为持平,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速高达23.0%。此外,与投资高度相关的工程机械产品产销两旺,上半年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和混凝土机械产量同比高速增长,挖掘机销量持续走高。投资先行指标的明显改善,预示着投资将有望继续保持回升的势头。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 (原文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7/17/t20200717_35346641.shtml)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二季度服务业稳步复苏,新动能彰显优势和潜力,企业发展预期持续改善。 一、出低谷,服务业逐步回升 服务业稳步复苏。初步核算,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257802亿元,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5%,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8.7个百分点。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35122亿元,由一季度同比下降5.2%转为同比增长1.9%。 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回暖。6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3%,增速继5月份由降转升后继续上升1.3个百分点。1—5月份,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4%,降幅比1—4月份收窄2.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5.1个百分点。 服务业投资降幅收窄。上半年,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降幅比1—5月份收窄2.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12.5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1—5月份,我国服务出口7592.6亿元,同比下降2.3%,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减少2851.5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继续提高,进出口总额8095.5亿元,同比增长8.7%,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3.3%,比上年同期提升9.3个百分点。 二、育新机,新动能展现潜力 新兴服务业逆势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疫情冲击下彰显优势和潜力,今年各月生产指数均实现正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7.9%。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增速比1—4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逆势增长,为中小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发挥了积*作用,今年前5个月,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同比增长12.0%。 新动能化“危”为“机”。疫情期间,电商平台进一步渗透生产生活,远程医疗、无人配送、在线教育、“云”办公等数字化新动能在危机中展现强大潜力。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3%,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610.8亿GB,同比增长35.2%;直播课程服务快速增长,规模以上线上教育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4%;新技术开发应用持续快速发展,互联网数据服务增长24.6%,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增长49.1%。 服务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疫情倒逼服务业积*应变,创新发展。上半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7.2%,增速高出全部服务业投资8.2个百分点。1—5月份,我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其中,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同比分别增长42.3%、67.9%和49.8%。1—5月份,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7%和4.0%,均比1—4月份上升2.3个百分点。 三、向未来,企业信心保持稳定 服务业预期不断改善。6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高于上月1.1个百分点,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临界点,多数行业生产经营持续恢复。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处于59.0%及以上,业务量有所加大。6月份,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到59.0%,企业信心继续增强。 目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自3月份起连续4个月回升,随着更多有利于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政策落地生效,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下阶段服务业生产经营有望进一步改善。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 (原文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7/17/t20200717_35346640.shtml)
今年上半年,在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能源生产加快恢复,进口快速增长,供应保持充足,为经济社会秩序持续恢复提供有力能源保障;清洁能源比重稳步提高,能源需求逐步回暖,能源消费降幅明显收窄。 一、能源生产增长加快 上半年,能源领域复工复产持续推进,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增长加快。分品种看: 原煤生产实现正增长。原煤产量同比增长0.6%,增速由负转正,一季度为下降0.5%。 原油生产稳定增长。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放缓0.7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增长0.6%,增速由负转正,一季度为下降4.6%。 天然气生产高速增长。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非常规天然气增长16.0%,拉动天然气产量增长5.1个百分点。 电力生产降幅收窄。发电量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4个百分点。分品种看,火电、水电分别下降1.6%、7.3%,收窄6.6、2.2个百分点;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均快速增长,分别增长7.2%、6.8%、9.1%,其中核电、风电加快6.0、1.1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回落1.8个百分点。 上半年分品种能源生产同比增长情况 二、能源进口快速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快报数据,上半年煤炭进口高速增长,进口1.7亿吨,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5.7个百分点;原油快速增长,进口2.7亿吨,增长9.9%,比上年同期加快1.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天然气较快增长,进口4835.9万吨,增长3.3%,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 三、清洁能源比重提高 上半年,清洁电力生产比重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次电力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7.6%,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初步核算,天然气、一次电力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 四、能源消费降幅明显收窄 上半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秩序持续恢复,工业、投资、消费等均呈回升态势,加之居民生活用能的稳步增长,能源需求逐步回暖,能源消费降幅明显收窄。占全社会能源消费六成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同比下降0.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9个百分点。其中,电力、钢铁、化工、石化、建材、有色等六个主要耗能行业(合计能源消费占规模以上工业八成以上,合计增加值占三成左右)能源消费增长0.8%,增速由负转正,一季度为下降3.2%;其他行业能源消费下降6.0%,收窄3.8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上半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9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上升1.4%,升幅比一季度回落2.6个百分点。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 (原文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7/17/t20200717_35346639.shtml)
2020年上半年,我国遭遇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经济社会运行受到明显冲击,工业生产面临诸多困难。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各项有效政策措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性成果,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复工复产深入推进,工业经济明显恢复向好。 一、复工复产取得显著成效,工业生产回升势头明显 复工复产深入推进。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快速调查显示,工业企业开工情况从年初严重不足逐步恢复,二季度开工复产情况大幅好转。截至6月中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基本全面开工,其中有68.4%的企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八成以上,较4月上旬上升17.2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由降转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逐步收窄,1—6月份,工业生产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1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工业生产同比实现增长4.4%,一季度为下降8.4%。4、5、6月份,同比分别增长3.9%、4.4%、4.8%,增速逐月加快。 分三大门类看,二季度,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均实现由降转升,同比分别增长1.1%、5.1%、3.2%,其中制造业恢复*为明显,扭转了一季度大幅下降10.2%的趋势,增速已接近上年同期水平;6月份,三大门类分别增长1.7%、5.1%、5.5%,较上月均有所加快或保持稳定。 分产品看,1—6月份,612种工业产品中,204种产品累计产量同比实现增长,较一季度增加98种;6月份,355种产品实现增长,较上月增加11种,产品增长面为58.0%,略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二、装备制造业加速回升,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品持续发力 装备制造业显著回升,有力拉动工业生产增长。二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而一季度为下降14.0%,为回升幅度*大的行业板块,且增速高于上年同期4.2个百分点;6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较上月继续加快0.2个百分点,拉动工业生产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行业受环保标准切换、购车补贴、基建加快推进等政策性因素影响,叠加消费市场恢复,6月份生产继续加快至13.4%,创近两年新高,其中载货汽车产品增速升至创纪录的83.0%;电子行业受订单转移到国内以及需求增加影响,增速升至12.6%;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均保持6.6%—9.6%的较快增长。 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新动能持续发力。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而一季度为下降3.8%,为增速*高的行业板块,与上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6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较上月继续加快1.1个百分点。新兴产品继续高速增长,6月份,3D打印设备、集成电路圆片、智能手表同比增长1至5倍,半导体分立器件、高性能化学纤维、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服务机器人等增长32.9%—81.9%。在各行业普遍遭受疫情冲击的形势下,新兴产品需求表现良好,订单逆势增加,体现了新动能的发展韧性和增长持续性。 三、原材料行业由降转升,消费品行业逐步恢复 原材料行业生产回升明显。二季度,受基建项目加快推进影响,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而一季度为下降6.6%;6月份,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其中,钢铁、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等行业分别增长6.3%、4.8%、4.0%,均连续三个月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水泥、钢材、初级形态塑料等主要原材料产品均从一季度的下滑中明显恢复,6月份同比分别增长8.4%、7.5%、7.7%。 消费品行业降幅大幅收窄。二季度,消费品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降幅较一季度大幅收窄8.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纺织、造纸、化纤等行业均实现由降转升,增速在3.2%—4.9%,较一季度回升10.6—20.0个百分点。6月份,消费品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7%,与上月基本持平。 四、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医药、电子行业出口加速 工业出口实现增长。上半年,在全球商品贸易降幅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国工业出口降幅不断收窄,二季度实现了增长,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8%,而一季度为下降10.3%。据世贸组织预计,同期全球商品贸易同比下降约18.5%。6月份,我国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6%。 医药、电子等行业出口快速增长。二季度,防疫物资产品国外需求强劲,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2.3%,增速较一季度大幅加快,医药产品出口加快为全球持续抗疫提供重要物资支撑;疫情期间全球推行居家办公方式,电子行业出口增速升至14.5%,较一季度的下降5.8%有明显好转,有力拉动了工业出口增速转正;专用设备、食品、电气机械行业出口分别增长11.1%、46%、2.5%,而一季度均为下降7%以上。 五、产能利用率明显回升 二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4%,较一季度回升7.1个百分点;三大门类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1%、74.8%、70.6%,较一季度回升2.8—7.6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6.8%,较一季度回升10.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和电气机械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8.4%、78.1%,分别回升7.5、10.1个百分点。上半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1.1%,较一季度有所回升,但总体仍处于近年低位。 六、企业效益状况逐步改善 5月份,在成本压力缓解、价格变动等有利因素作用下,工业企业利润实现今年首次正增长,同比增长6.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2%,为今年首次同比提高。其中,石油加工、电力行业利润分别增长8.9%、10.9%,化工、钢铁行业利润明显改善,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前5个月,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呈逐月好转趋势,累计利润降幅逐月收窄。 尽管二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状况明显恢复向好,但仍面临多年未遇的严峻复杂形势。上半年总体看,工业生产、产品出口、企业效益均处于下降状态,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更多困难。下阶段,全球疫情仍可能持续蔓延,国际经贸形势复杂严峻,保持工业经济继续回升向好势头仍存在不确定性。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应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支持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不断巩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势头。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 (原文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7/17/t20200717_35346638.shtml)
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农业生产发展,狠抓粮食生产,积*落实生猪稳产保供政策举措,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农业生产总体呈稳中向好态势。 一、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 夏粮产量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据对夏粮主产区实割实测抽样调查和对非主产区的重点调查推算,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24.2亿斤,增长0.9%,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麦产量2634亿斤,增加15.1亿斤,增长0.6%。 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夏粮播种面积稳中略减。各地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主动增加蔬菜、油菜籽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适当减少夏粮播种面积。2020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3亿亩,比2019年减少272.4万亩,下降0.7%,其中小麦3.41亿亩,比上年减少410.2万亩,下降1.2%。 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夏粮单产提高。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生长期内,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较好,麦田墒情适宜,总体利于小麦生长和单产的提高。同时今年各地加大病虫害防控力度,加强小麦后期“一喷三防”专业化服务,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2020年全国夏粮每亩产量363.8公斤,比2019年增加5.6公斤,增长1.6%,其中小麦每亩产量386.5公斤,比上年增加6.8公斤,增长1.8%。夏粮单产提高成为夏粮增产的主要因素,支撑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二、生猪生产逐步恢复,家禽生产较快增长 随着畜禽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畜禽产品调运和生产资料运输逐步畅通以及生猪产能持续提升,畜牧业生产稳步恢复。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3489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22万吨,下降10.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7个百分点;禽蛋和牛奶产量增加。 生猪出栏同比降幅收窄,存栏连续三个季度环比增长。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25103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6243万头,下降19.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4个百分点;猪肉产量1998万吨,减少472万吨,下降19.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0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各地狠抓各项生猪扶持政策落实,促进生猪复产扩能,生猪存栏连续回升。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33996万头,比一季度末增加1875万头,环比增长5.8%;比上年低点三季度末增加3321万头,增长10.8%,已连续三个季度环比增长。但是,生猪存栏仍比上年二季度末减少765万头,同比下降2.2%。 牛羊生产基本稳定,牛奶产量增加。上半年全国肉牛出栏1879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39万头,下降2.1%;牛肉产量278万吨,减少10万吨,下降3.4%;牛奶产量1431万吨,增加105万吨,增长7.9%。二季度末全国牛存栏9481万头,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3.0%。 上半年全国羊出栏12935万只,比上年同期减少426万只,下降3.2%;羊肉产量197万吨,减少5万吨,下降2.5%。二季度末全国羊存栏31624万只,同比增长0.2%,环比增长3.4%。 家禽生产增长较快,禽产品产量增加。上半年全国家禽出栏65.88亿只,比上年同期增加4.04亿只,增长6.5%,增幅比一季度扩大5.8个百分点;禽肉产量1016万吨,增加65万吨,增长6.8%;禽蛋产量1623万吨,增加107万吨,增长7.1%。二季度末全国家禽存栏62.44亿只,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8.9%。家禽生产延续增长态势,较好发挥了对生猪产能不足的替代作用。 三、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上涨,涨幅比一季度大幅回落 二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1.1%,涨幅比一季度回落17.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二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呈“二升二降”的特点,其中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上涨50.3%,涨幅比一季度回落38.3个百分点;农业产品略涨0.5%,林业和渔业产品分别下降2.7%和3.5%。 分品种看,谷物生产者价格上涨3.6%,其中小麦和稻谷分别上涨1.8%和1.2%,受生猪产能持续提升带动需求增加影响,玉米生产者价格上涨4.8%,大豆上涨9.6%;蔬菜水果市场供应充足,蔬菜和水果生产者价格分别下降3.2%和10.0%;生猪生产者价格上涨89.3%,活牛上涨12.6%,活羊上涨10.2%;禽产品产量增加,活家禽生产者价格下降10.5%,禽蛋下降14.1%。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 (原文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7/17/t20200717_35346637.shtml)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经济增长实现了由负转正,整体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明显。 一、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增长实现了由负转正 二季度,我国GDP为2501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2%,一季度为下降6.8%,经济增速实现由负转正,经济整体呈现快速回升态势。其中,*产业增加值1586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99121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35122亿元,增长1.9%。从环比看,经调整季节因素后,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1.5%,一季度为下降10.0%。 上半年,我国GDP为4566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1.6%。其中,*产业增加值26053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72759亿元,下降1.9%;第三产业增加值257802亿元,下降1.6%。 二、各行业均呈现回升势头,部分行业实现正增长 二季度,除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深仍在逐渐恢复外,其他行业增加值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农林渔牧业、工业、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4%、4.1%、7.8%、7.2%、4.1%和15.7%,均高于GDP增速,合计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金融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1%、6.6%和14.5%,合计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 三、投资拉动作用增强,消费出现回升 随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二季度三大需求对GDP拉动作用较一季度均有明显改善,共同拉动经济实现了正增长。 随着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扭转了一季度向下拉动的态势。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投资降幅收窄和工业存货增长。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3.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存货变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居民生活有序恢复,加上各地促消费政策接连出台,消费市场稳步回升。上半年,*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 2.9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 2.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下降9.3%,较一季度收窄3.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较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 稳外贸政策加快落地,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向下拉动GDP 0.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扭转了一季度向下拉动的态势。根据海关统计,出口自4月份起连续三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进口在4月、5月份两位数下降后,于6月份“转负为正”,进出口总体逐步回稳。由于出境游受疫情影响同比大幅减少,服务贸易逆差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 四、新动能仍保持强劲支撑,经济活跃度持续提升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动能持续逆势增长,为我国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动力。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而同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1-5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4.7%、4.0%和3.8%,而同期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4%。上半年,网上商品零售持续加速,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4.3%,比一季度加快8.4个百分点,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 (原文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7/17/t20200717_353466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