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李希如解读11月就业形势 11月,在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的大背景下,我国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稳就业政策效应初现,双创带动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略降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加大稳就业政策力度,围绕保就业、促就业,出台了稳岗就业、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帮扶和服务、就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了就业大局的稳定。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均下降0.1个百分点。分年龄看,2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是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主力军,其失业率继续稳定在4.4%的较低水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好于往年,20-24岁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员失业率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 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几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提升,由于第三产业拉动就业能力更强,它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12-2017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已从36.1%提高到44.9%。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以网络平台型就业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吸纳了大批就业人员。1-9月,全国新设私营企业469.4万户,占新设企业总数的93.7%,平均每天新设1.72万户。11月,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3%、5.7%,占城镇全部就业人员比重分别提高1.2、1.0个百分点。 三、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有所上升 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稳定。11月,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2小时,比上月增加0.1小时,较上年同期增加0.3小时。其中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比上月增加0.1小时。 四、劳动力市场岗位供大于求 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93万人,同比增加13万人。人社部公布的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数据显示,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为1.25,招聘岗位数量大于求职人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稳。 由于国际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将对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用工造成影响,未来就业形势面临一定压力。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的就业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促进就业创业,进一步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确保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11月份服务业增长平稳 结构优化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高级统计师杜希双解读2018年11月份服务业运行情况 11月份,服务业生产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服务业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运行态势。 一、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企业经营状况较好 服务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2%,增速与上月持平,较上年同期放缓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服务业生产指数各月同比增速保持在7.2%-8.3%;1-11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增速比1-9月放缓0.1个百分点,服务业总体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企业经营状况较好。1-10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8%,与1-9月增速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10个服务业行业门类中,有7个行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1-10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8.5%,比1-9月增速回升0.6个百分点;10个行业门类全部实现盈利,其中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加,4个行业利润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今年以来,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增速始终在11.8%以上,营业利润累计增速除2月外始终在7.9%以上,经营状况较稳定。 二、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新兴服务业[1]拉动作用继续增强。11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6.7%,增速较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已连续11个月保持在35%以上;1-11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累计增速持续位于10%以上。11月份,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对服务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56.6%,高于上月1.3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2.3个百分点,拉动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4.1个百分点。 重点服务业领域快速发展。1-10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3%,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3%,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3.5、3.5和2.0个百分点;其中,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同比增长34.5%,互联网信息服务同比增长25.7%,软件开发同比增长19.3%,工程勘察设计同比增长18.9%,能源矿产地质勘查同比增长18.8%,测绘服务同比增长18.7%,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同比增长18.5%。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为25.7%和31.0%,均比1-9月提高0.1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1和2.6个百分点,服务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服务业景气度上升,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服务业延续增长势头。分行业看,在“双十一”促销活动带动下,邮政快递、电信、互联网软件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6.0%及以上,业务总量实现快速增长。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升至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6%,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其中,批发零售、邮政快递、电信、互联网软件、银行、保险等行业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多数服务业企业对行业发展看好。 展望未来,随着“六稳”政策进一步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建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扩大,新兴服务业将继续快速增长,服务业生产将保持平稳较快运行态势。 注:[1] 新兴服务业包括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行业大类。
基本生活类和文体娱乐类商品销售增长加快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高级统计师冶静怡解读2018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18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高级统计师冶静怡进行了解读。 一、市场销售实际增速有所加快 从名义增长看,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是受汽车类商品降幅扩大和石油类商品增速高位回落等因素影响。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同比下降10%,降幅比上月扩大3.6个百分点;石油类商品增长8.5%,增速回落8.6个百分点。据测算,此两类商品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0.7个百分点。 从实际增长看,扣除物价因素,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二、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高 1-11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2%,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双11”当天全国主要电商平台交易额(包括商品和服务)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30%,仍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三、多数商品类值增长加快 在限额以上单位15个商品零售类值中,8类商品类值增速提高。特别是吃穿用等基本生活类和文体娱乐类商品增速明显提高。 (一)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长较快。 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0.6%、5.6%和16%,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2.9、0.7和5.8个百分点;1-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0.1%、8.7%和13.4%,均保持较快增长。 (二)部分升级类商品增速明显提高。 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月加快7.7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增速分别比上月提高0.9、5.3、14.2和2.9个百分点。1-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和家用电器类商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平均增速高4.4、1.9和2.2个百分点。 (三)餐饮收入增长好于商品零售。 从消费类型看,今年以来,餐饮收入保持较快增长。1-11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5%,增速比商品零售高0.5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餐饮收入增长8.6%,增速比商品零售高0.6个百分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从您刚才公布的数据来看,11月份部分经济数据出现了增速回落的现象,社会舆论普遍担心经济下行压力是否有所加大,您如何评价当前的经济走势?谢谢。 毛盛勇: 从刚才我介绍的情况来看,多数指标运行比较平稳,但是也有一些主要指标出现了增速回落。如何从这些指标的变化来看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我觉得有两点需要把握:*,要把中国的经济运行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大环境结合起来看;第二,我们看11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不能孤立地看11月份,要把时间拉长一点,持续看经济的表现。如果这样的话,当前的经济有几个特点: 从外部来看,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动力在减弱。从*近一段时间来看,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一些主要指标增长出现回落,一些国际机构对今年、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进行了下调。二是国际贸易增长有所放缓,通常用来衡量国际贸易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即BDI指数,11月份日均值比10月份低了350多个点。三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较多,11月份国际能源价格指数比10月份下降了15.4%,其中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比较多。四是一些先行指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四季度,全球贸易景气指数只有98.6,比三季度回落了1.7点。一些主要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PMI等一些先行指标,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结合这些情况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变数、挑战和不确定性与过去比有所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合刚才发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运行,我觉得有几个特点比较明晰: 一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我们通常看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的情况。首先,增长比较平稳。从生产来看,1-11月份,工业增长速度是6.3%,比1-10月份小幅放缓了0.1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比1-10月份小幅回落了0.1个百分点。从需求来看,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比1-10月份加快了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是9.1%,也比1-10月份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这些主要经济指标总体是比较平稳的。其次,就业总体稳定。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4.8%,比上个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也比较稳定。城镇新增就业继续保持增长。再次,价格涨幅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1月份同比上涨2.2%,比上个月回落了0.3个百分点,应该说这还是一个温和上涨的水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11月份上涨2.7%,比上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的回落,一方面可能会对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形成一定的压力,但另外一方面,有利于缓解整个下游行业,包括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成本压力,可以说有利有弊。总的来讲,价格还是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综合这几个指标来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二是稳中有进的态势持续发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首先,新动能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市场主体还在继续大量增加。1-11月份,新登记企业数量日均达到1.81万户,保持较快增长。这应该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双创力度带来的结果。新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都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新产业、新产品增长比较快,像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还有新业态,线上线下销售融合发展加快,网上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持续提高。其次,结构优化。服务业在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现代服务业增长更快,例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长势头更好。从投资看,增长出现企稳回升态势,特别是投资结构在优化。制造业投资从今年4月份以来保持了持续回升的态势,1-11月份增长9.5%,比1-10月份加快了0.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今年以来持续保持在8%以上的较快增长速度。 综合这些情况来看,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在持续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从11月份当月来看,有些指标如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还是有所回落,说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特别是现在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变数、不确定性在增加。下一步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更好地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要把“六稳”政策进一步更好落实到位,更好发挥政策效应,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谢谢。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 2018年就剩下半个月,整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处于拉锯的状态之中,如何评估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2018年的影响,还有未来一年的经济情况是如何看的?另外有分析说中国会把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低到6%,如何评价这方面的分析?谢谢。 毛盛勇: *个问题,怎么看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当前或者说前11个月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来看,主要指标运行比较平稳,包括增长、就业、物价和效益指标整体来讲表现是不错的,甚至好于预期。出口1-11月份也还是不错的,前11个月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在两位数。所以,经济运行还是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中美经贸摩擦对经济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比如增长,从目前来看,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价格,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受去年翘尾减弱的影响,PPI有所回落,价格总体来讲是在合理水平。就业目前看也还是比较平稳。从这些数据来看,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并不明显。由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包括世界贸易增长的步伐有所放缓,这对包括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可避免地都会带来一些影响。如果说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直接可能是对进出口带来影响,现在影响并不大,但是11月份当月的速度有所回落。影响中国出口的因素很多,从经济学来看,比如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状况、汇率情况,还有出口地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等。我们做过这方面的分析,发现和出口相关度*高或者影响*大的,实际是出口国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情况。我国现在对外贸易越来越多元化,包括欧盟、美国、日本、东南亚、金砖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实际上我们的进出口形势越来越多取决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情况,包括我们自身对世界经济变化适应和调整的能力。 第二个问题,明年的经济增长情况。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增强,存在变数和挑战。从我们内部来讲,支撑明年经济运行的有利因素还是比较多,比如2018年整个经济运行还是比较好的,全年实现6.5%左右的增长目标没有什么悬念。今年的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进,为明年经济运行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关于明年经济发展,从需求来看,尽管今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现一些波动,但是整个消费还是有潜力的,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世界上*大的,拥有接近14亿人口的市场规模,而且成长比较快。今年出台的一些政策,比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明年实施抵扣政策,这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明年消费还是有条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潜力要更好地挖掘出来。从投资来看,*近一段时间出现企稳回升态势。明年,随着“六稳”政策不断落实见效,投资也有望延续总体平稳,甚至稳中略升的态势。从外需看,刚刚讲到的出口可能有一些变数。真正决定出口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情况。明年预计增速会比今年有所回落,但是和前几年比,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二是我国企业出口的韧性总的来说比较强,自我适应、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特别是综合竞争力,包括产业链的完整性对我们保持出口平稳增长是有支撑作用的。综合上述需求来看,明年经济有条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第三个问题,关于明年怎么定经济增长目标。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制定经济发展目标,首先要体现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二是要体现民生特别是稳就业的基本要求,三是要和实现*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2020年跟2010年相比GDP翻番这样的目标基本衔接。此外,还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我们自身潜在的增长能力,同时还要有利于引导各地集中精力、凝心聚力抓好各方面的经济社会工作,更好地树立科学发展观、政绩观。关于明年具体的增长目标,明年有条件保持平稳健康运行,但是目标可能要考虑很多因素,具体增长目标是多少,要在明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揭晓。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我们看到上个月大家关注的双十一销售节,包括已经推行的一些降税政策,这对于消费似乎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拉动作用,11月份消费增速还是比10月份低。您觉得这仅仅是消费者信心的问题,还是有经济学家说我们中国的国民人均收入是8千美元,其实增长幅度是很有限的,所以在消费上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拉动余地。您对这个观点怎么看? 毛盛勇: 消费是今年以来大家都很关注的指标,社会各方面的讨论也非常多。我们月度通常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观察消费的变化,如果完整地看消费,这个指标不完全,因为还有很多服务消费等内容没有包括。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月份的情况来看,增速比10月份回落了0.5个百分点,往年“双十一”拉动作用比较明显,但是今年比我们想象的要差一点,主要原因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盘子越来越大了,盘子大了以后,和去年同期相比,节日效应会有所递减。现在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越来越紧密,有时候线上的消费和线下的消费和过去相比,替代性不是那么明显。这个月消费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汽车消费回落比较明显,对消费的下拉幅度比较多,这也是当前全球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的问题。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汽油、柴油价格下调,石油类销售也有所放缓。这两个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对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下拉影响超过0.7个百分点。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11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回落比较大,这个背后有什么原因?您怎么分析? 毛盛勇: 如果看工业的表现,连续起来看会更加客观和准确。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速是6.3%,和1-10月份是基本持平的,小幅回落了0.1个百分点。当然,就11月份来讲,增长速度和10月份相比回落了0.5个百分点,回落的原因从构成上来看,主要是受几个产业影响。*个是汽车行业下降下拉了工业增长速度,第二个是11月份全球石油价格出现了一轮波动,跟它相关的石化行业增速明显放缓,第三个是电子行业放缓比较多。所以这三个行业加在一起,对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工业整个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是亮点比较多,比如结构,包括代表中高端制造业的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还有战略性新兴产业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下一步,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变数可能会给工业的增长形成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压力。另一方面,从内部来看,有很多因素能够支撑工业的平稳运行。比如,现在国内经济有条件保持平稳增长、平稳运行。促进制造业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在不断落实,“六稳”政策的效应明年会进一步显效,减税降费的效果明年进一步发挥。所以,从国内来看,支撑制造业、支撑工业增长的有利因素还是比较多的,因此明年工业还是能够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11月份进出口增速比上月出现了明显回落,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像市场分析的一样,抢出口的刺激效应是有所减弱的?另外我们看到,市场上有预测,目前中美互增关税会下拉GDP在0.5—0.6%,不知道统计局方面有没有相关的预测?谢谢。 毛盛勇: *个问题,你关心的是怎么看当前的进出口形势。从前11个月来看,进出口形势是好的,而且是好于预期。从规模来看,前11个月的进出口规模比去年全年的规模还要大。从速度来看,前11个月的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是两位数。从结构来看,一般贸易的比重在持续提升,贸易的多元化在不断推进,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比较快,占整个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是在提升。从平衡的角度来看,我们主动降低了进口关税,主动扩大了进口,贸易顺差在缩小,朝着贸易平衡的方向在发展。所以,当前的进出口形势特别是货物贸易形势总体是比较好的。 11月份当月进出口增长速度有一些波动,原因是什么?进口和出口要分开看,出口为什么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个原因是外部环境出现新的变化,一开始回答*个问题时我提到了,世界经济增长及其预期、世界贸易增长步伐有所放缓,这是从外部来看。第二个原因是和上年同期基数比较高有一定关系。第三个原因是不排除个别企业抢出口效应减弱的影响。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 我关注到投资的数据,前11个月表现比较平稳,包括民间投资8.7%,比前10个月只是略微回落了0.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都与1-10月份保持持平态势,我想问一下,关于明年的投资走势您是怎么看的?谢谢。 毛盛勇: 当前投资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速度基本稳住了,结构表现较优,特别是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从今年情况看,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从4月份开始持续回升,民间投资今年以来累计增速都在8%以上,是比较好的增长。从明年来看,投资总体平稳或者稳中略升的态势有望延续。主要的依据有几个角度,从基础设施投资看,今年下半年加快推出了一批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是有利于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的大项目,这些项目在明年会比较好地落地,发挥出基础设施稳投资的效果。 从制造业投资看,支撑因素也不少。因为投资要对着需求,需求主要包括出口和国内两个方面。出口有不确定性因素,但国内的确定性因素还是比较多的,整个市场需求还是比较平稳的。制造业投资有政策的支撑,明年更大力度减税降费的政策出台以后,对制造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六稳”政策明年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从资金上来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断提高灵活性和有效性,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服务功能也会进一步改进。综合这些因素来看,制造业投资还是有望保持平稳的增长趋势。 从房地产投资看,今年一直都比较好,累计增速都在10%左右的水平,1-11月份和1-10月份是持平的。明年房地产投资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调控政策,房价走势,企业拿地的积*性等很多因素。综合起来看,企业整体预期也还是比较稳定的。从*近几个月看,土地的成交略有放缓,我觉得明年房地产投资大体来讲还能够比较平稳,但是稳中略降的概率可能更高一点。 综合三个方面投资的情况来看,明年整个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甚至稳中略升的态势。谢谢。 路透社记者: 明年可能会有更大的减税降费措施,您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明年咱们的赤字率会不会突破3%的警戒线?*近基础设施投资没有很大的启动?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有没有关系?谢谢。 毛盛勇: 这几个问题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部门,但我可以简单给你做一些回应。*个问题,减税降费的力度,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为了更好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减轻实体经济税费负担成本,让企业更好轻装上阵,减税降费的力度明年应该会加大。现在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正在紧锣密鼓加快研究推进。至于明年的赤字率会调到多少,这个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还要经过人大审议,明年两会期间估计就能看到*后的结果。 为什么一系列的项目推出以后没有见效,我觉得三、四季度以来,有关部门已经批准或者审批通过了一批合规合法的项目,这些项目将会陆续投产、见效落地,但是这要有一个过程。主要的原因是气候原因,因为进入冬季,户外不便于施工,明年开春以后,政策的效应会更好地显现出来。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们昨天看到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要提振市场信心,11月份的PMI好像掉到了荣枯线,现在影响市场信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刚才提到进一步推动“六稳”落实,“六稳”的主要着力点在哪儿?谢谢。 毛盛勇: 从你刚刚提到的11月份PMI情况来看,和上个月相比有所回落,但是总的来看还在荣枯线,说明整个市场预期总体还可以。但是我们也确实关注到整个市场信心不是太稳,可能有几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的变数或者不确定性比较多。今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外部环境变数比较多,包括国际贸易保护加剧,可能给世界经济带来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加剧,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加大,这些情况使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信心有所减弱。 另一方面,从我们内部来看,过去长期以来积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有所显现。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经济指标出现波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的信心。但是,*近一段时间,特别是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以后,相继出台了一些稳定民营企业家发展创业信心的政策,整个市场的信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恢复市场信心、优化市场环境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要久久为功,特别是要把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更好落实到位,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谢谢。 利用这个机会,我再简单说几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登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今年的12月份是经普宣传月,广大新闻机构和在座的媒体记者朋友们,包括全国各地的新闻机构和媒体记者朋友们,为经济普查宣传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表示感谢! 第二,当前普查进入*后的冲刺阶段,也恳请在座的媒体,包括各个地方的媒体,进一步加大对经济普查宣传的支持力度,让社会公众更多知晓、了解和支持普查,特别是让普查对象依法如实填报数据,让这项大国“体检”能够获得扎实、真实、全面的数据,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的宏观决策,更好地服务国家惠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谢谢大家。
2017年中国创新指数继续稳步提升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关晓静解读2017年中国创新指数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关晓静就2017年中国创新指数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解读。 从测算结果看,2017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96.3,比上年增长6.8%;在四个创新分领域的21个指标中,有19个指标比上年有所提高,其中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占比、基础研究人员人均经费、有研发机构企业占比、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及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等5个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中国创新指数的走势表明,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财政科技拨款不断增加。2017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达8383.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地方财政科技拨款49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所占比重为59.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地方科技投入的积*性进一步提高。全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13%,与上年持平。近年来,国家财政资金对科学技术的支持稳步增加,为科技活动开展和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计扣除减免税政策落实得力。《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至75%等政策得到大力落实,企业受惠面不断扩大。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受惠企业为2.4万家,比上年增长40%;其中受惠的中小型企业为2.2万家,比上年增长43.1%。 经济中高速发展为创新奠定基础。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万亿元,人均达到5.97万元,按不变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6.9%和6.3%,经济实力的稳步增强为实现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在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经济和产业发展过程中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量。 二、创新投入力度加大 研发投入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我国R&D人员全时当量为403.4万人年,比上年增长4.0%,保持全球*;每万人口中的R&D人员全时当量为29.0人年,增长3.5%。2017年,我国R&D经费投入为176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加快1.7个百分点,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与GDP之比)为2.13%,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我国R&D投入强度已经超过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逐年缩小。 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持续提高。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R&D经费1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增长8.3%和1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1.06%,首次突破1%,其中大中型企业投入强度为1.24%,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 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凸显。2017年,我国企业R&D经费支出达到136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的77.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2017年,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中,有14.7万家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所占比重为42.1%,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占比首次超过四成。 基础研究占比继续回升。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水平可体现一国原始创新能力。2017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增速为近五年*高。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为5.54%,比上年提高0.29个百分点,为2005年以来的*高水平。按基础研究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33.6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增速为近六年*高。 三、创新产出全面提升 创新产出成果丰硕。2017年,我国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为172.1万件,比上年增长5.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达32.7万件,比上年增长8.2%;占国内专利授权数的比重为19.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7年,全年发表科技论文170万篇,增长3.0%。截至2017年底,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注册商标41.7万件,比上年增长7.3%,企业品牌建设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技术市场快速发展。2017年,我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为134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增速比上年加快1.7个百分点;按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平均的技术市场成交额为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加快4.2个百分点。技术交易额不断达到新高,表明技术成果的流动正逐步加速,为技术成果的大力转化和应用奠定了较好基础。 四、创新成效不断增强 企业新产品销售再创佳绩。创新对产品结构调整的作用明显。2017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6.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6%;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22.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比重创2005年以来的新高。在实现产品创新的2.65万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66.0%的企业推出了对于国内市场全新或有重大改进的产品,有28.4%的企业推出了对于国际市场全新或有重大改进的产品。 高技术产品出口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是创新*为活跃的领域。2017年,在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等诸多因素影响之下,以计算机通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达670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趋势,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9.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能源利用进一步合理。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有力推动了能源的合理利用。201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4.9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9%,继续保持低速增长;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4%,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0.8%,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7%,顺利完成全年下降3.4%以上的目标任务。 虽然我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实现核心技术并跑领跑以及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瓶颈制约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在路上,还面临前瞻性基础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不足与挑战。未来,我们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创新作为引领发展*动力的作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实现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2018年11月份CPI、P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解读2018年11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18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下降,同比涨幅有所回落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2%,影响CPI下降约0.2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10个百分点。在食品中,蔬菜市场供应充足,鲜菜价格下降12.3%,影响CPI下降约0.33个百分点;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部分产地为避险加快出栏,猪肉价格下降0.6%,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1.3%和2.9%,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7%,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4.9%和5.2%,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12个百分点;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5.0%、3.3%和2.3%,三项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衣着价格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上涨2.2%,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5%,影响CPI上涨约0.4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1%,影响CPI上涨约1.68个百分点。在食品中,鲜果、鸡蛋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3.3%、5.2%和1.5%,三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7个百分点;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5.5%和10.9%,禽肉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4.5%和2.0%,上述四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1.1%,降幅连续第6个月收窄。在非食品中,居住价格上涨2.4%,影响CPI上涨约0.52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2.5%和2.6%,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50个百分点; 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2.8%和14.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据测算,在11月份2.2%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9个百分点。 二、PPI环比下降,同比涨幅回落较多 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从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价格上涨的有23个,持平的有4个,下降的有13个。在主要行业中,由升转降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7.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3.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0.7%。上述三大行业合计影响PPI环比下降约0.30个百分点。由平转降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1%。涨幅扩大的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1.4%,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1.3%,扩大0.2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PPI上涨2.7%,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8%。在主要行业中,涨幅回落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24.4%,比上月回落18.4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17.6%,回落6.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涨3.9%,回落2.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5.3%,回落1.6个百分点。上述四大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涨幅回落约0.74个百分点。涨幅扩大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3.8%,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1.3%,扩大0.3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7.4%,扩大0.1个百分点。据测算,在11月份2.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9个百分点。
1-10月份工业利润继续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解读2018年1-10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国家统计局11月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3.6%,增速比1-9月份减缓1.1个百分点,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其中,10月份利润增长3.6%,增速比9月份减缓0.5个百分点。 一、新增利润主要来源于钢铁、石油、建材、化工行业 1-10月份,钢铁行业利润增长63.7%,石油开采行业增长3.7倍,石油加工行业增长25.2%,建材行业增长45.9%,化工行业增长22.1%。5个行业合计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75.7%。 二、利润率提高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4%,同比提高0.24个百分点。从工业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利润率为13.12%,提高3.47个百分点;制造业利润率为6.14%,提高0.1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率为6.18%,下降0.23个百分点。 三、企业成本降低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合计为92.59元,同比降低0.25元;其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27元,降低0.25元。 四、资产负债率下降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7%,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降低1.6个百分点。 从10月份当月情况看,主要受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上年利润基数偏高等因素影响,工业利润增速比9月份有所减缓。
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成长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万东华解读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 加快培育新动能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5~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万东华就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特点进行了解读。 一、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逐年攀升 测算结果显示,2015~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23.5、156.7、210.1,分别比上年增长23.5%、26.9%和34.1%,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逐年攀升,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发展壮大,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成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网络经济发展*快、贡献*大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固定宽带和移动网络的不断提速,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凸显。2017年,网络经济指数高达362.1,对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贡献为34.5%,发展*快,贡献*大。从主要构成指标来看,2017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2.7亿户,比上年增长16.2%,增幅提高2.8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高达245.9亿GB,是2016年的2.6倍、2015年的5.9倍、2014年的12倍之多;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3.5亿户,比上年增长17.3%。 依托互联网平台,线上消费继续保持旺盛增长势头,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等新消费模式异军突起。2017年,我国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达到29.2万亿元,增长11.7%。网络消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32.2%,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2.0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16年的12.6%提高到15.0%。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1.62万亿元,继续稳定增加。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零售企业网络化智慧化运营的推进,人们消费习惯逐渐改变,线上消费对线下消费的替代作用不断增强。2017年,全国网购替代率为80.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继续稳步提高。 三、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稳定增加,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随着“双创”广泛开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兴起,大大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新活力。2017年,经济活力指数为284.3,比上年增长38.4%。从主要构成指标看,2017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数量从2016年的1651.3万户增加到1924.9万户,增长16.6%,日均注册5.3万户;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从2016年的3255家增加到4063家,增长24.8%。2017年,创业板、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达到12340个,增长15.0%,是2014年的6.2倍。网络经济的持续繁荣助推物流生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快递业务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2017年,快递业务量达到400.6亿件,比上年增长28.0%,成为经济新活力的鲜明标志之一。 四、研发投入强度提高,技术市场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以及一系列扶持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地,科技企业加快成长,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高。2017年,创新驱动指数为143.3,比上年增长13.4%。从主要构成指标来看,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年累计毕业企业数从2016年的9.0万个增加到2017年的11.1万个,增长23.4%。2017年,企业R&D经费增长12.5%,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GDP之比从2016年的2.11%提高到2017年的2.13%;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增长17.7%,增速比上年加快1.7个百分点。 五、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不断取得新成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旧动能加速转换。2017年,转型升级指数为132.3,比上年增长6.4%。从主要构成指标来看,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0%,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4.4个百分点。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2.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1.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企业业态上,2017年,新兴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5%;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四上”企业占比为9.5%,比2014年累计提高3.6个百分点。同时,单位GDP能耗下降3.7%,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推进。 六、高技能人才占比逐年提高,研发效率不断提升 知识是发展壮大新动能的重要支撑要素,技能人才是新动能转化为新生产力的关键所在。2017年,知识能力指数为128.5,比上年增长2.7%。从主要构成指标来看,2017年,经济活动人口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0.78%,略高于上年;“四上”企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14.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非信息部门信息人员比重为2.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R&D人员全时当量为403.4万人年,比上年增加15.6万人年。 附注: 1.网购替代率是指在没有网络零售渠道的情况下,网购用户也会在线下实体店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金额占其网购总额的比重,反映了线上消费对线下消费的替代情况。 2.“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2018年10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总体稳定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解读10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了2018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进行了解读。 一、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二手住宅环比下降;二线城市环比涨幅均回落;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微扩,二手住宅涨幅回落 10月份,各地继续坚持因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地方调控主体责任,促进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理性。据初步测算,从环比看,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持平;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下降0.2%,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均下降0.2%,深圳下降0.6%。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别上涨1.0%和0.3%,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1和0.5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二、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累计平均涨幅仍比去年同期回落 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去年同月扩大0.2个百分点;1-10月平均,同比上涨0.2%,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1.7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0%,涨幅比去年同月回落2.1个百分点;1-10月平均,同比上涨0.7%,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4%和10.0%,涨幅比去年同月分别扩大5.8和2.8个百分点;1-10月平均,同比分别上涨6.8%和7.3%,涨幅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3.1和0.7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别上涨7.6%和7.7%,涨幅比去年同月分别扩大2.6和2.1个百分点;1-10月平均,同比均上涨5.4%,其中二线城市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与去年同期涨幅相同。 三、15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3个 10月份,15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2个,与上月相同,*大降幅为0.5%;上涨的13个,增加 2个,*高涨幅为2.5%。同比下降的城市有3个,比上月增加1个,*大降幅为1.0%;上涨的12个,与上月相同,*高涨幅为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