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总体平稳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解读1月份
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了2019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进行了解读。 一、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微涨,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下降;三线城市环比涨幅均回落 1月份,各地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据初步测算,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6%、0.1%和0.9%,深圳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3%和0.3%,上海持平。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6%和0.2%,涨幅比上月均回落0.1个百分点。 二、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二手住宅涨幅回落;二线城市涨幅均有所扩大;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二手住宅涨幅与上月相同 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6%和8.0%,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3和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0%,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2%,涨幅与上月相同。
2019年1月份CPI、PPI同比上涨 环比一涨一降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解读2019年1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19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上涨,同比涨幅略有回落 从环比看,CPI上涨0.5%,主要受到了节日因素影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在食品中,受天气寒冷和临近春节等因素影响,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9.1%、2.3%和2.0%;羊肉、牛肉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1.8%、1.7%和0.5%,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2个百分点;部分地区生猪禁运解除,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降1.0%,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中,寒假和春运期间出行需求增多,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长途汽车票价格分别上涨15.9%、6.4%和2.8%,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春节前城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部分服务价格上涨明显,家政服务、理发、车辆修理与保养价格分别上涨5.8%、5.4%和2.5%;受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3.7%和4.0%。 从同比看,CPI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1.36个百分点。在食品中,鲜果、鲜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5.9%、3.8%和1.2%,羊肉、牛肉和鸡肉价格分别上涨12.7%、7.9%和5.8%,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3.2%,降幅比上月扩大1.7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中,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居住价格分别上涨2.9%、2.7%和2.1%,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0个百分点;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6.2%和6.5%,连续2个月同比下降。据测算,在1月份1.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 二、PPI环比下降,同比涨幅回落 从环比看,PPI下降0.6%,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持平。从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价格上涨的有11个,持平的有8个,下降的有21个。在主要行业中,价格降幅收窄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6.1%,比上月收窄6.8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4.5%,收窄3.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0%,收窄2.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5%,收窄0.4个百分点。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出厂价格上涨1.3%,涨幅回落1.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出厂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2%。 从同比看,P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在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3.7%,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3.2%,回落0.8个百分点。价格由升转降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5.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0%。价格降幅扩大的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5%,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9%,扩大0.2个百分点。据测算,在1月份0.1%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6个百分点。
综合网络消息,你造吗?范冰冰宣布复出了。近日,美国杂志《W magazine》在社交网络宣布了范冰冰正式复出的消息。该杂志是美国时尚界的“风向标”,已经创刊41年了。
该杂志称范冰冰是“中国电影*后(Chinese Movie Queen)”,还刊登了几张新近拍摄的照片。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美国杂志对明星丑闻的接受度更高,所以范冰冰才选择在该媒体宣布复出;而《W magazine》也看中了范冰冰在中国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范冰冰的弟弟范丞丞也从奥克兰回国。他拍摄的综艺节目《青春的花路》刚刚杀青。他的“准姐夫”李晨与“准岳母”一同前来迎接。
图片来源网络
在镜头里面,范丞丞穿着一身米黄色羽绒服,挽着母亲的手,向粉丝拜年。
图片来源网络
李晨与范丞丞等人相聚,打破了“分手”传言;更有传闻称,他与范冰冰的好事将近,可能在近期传来好消息。
图片来源网络
范丞丞也在微博里晒出近照,称:每个过往都是成长,每段旅途的终点都是家!我回来了!
该配文被指呼应姐姐范冰冰的微博:“祝大家新春快乐,平安健康,没有什么是比和家人在一起更重要的了”。对于范冰冰的复出,你有什么看法?
就在前不久,范冰冰还悄然退出了“无锡爱美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不再担任该公司法人。但与之关联的企业,仍旧千丝万缕。
……
近日,翟天临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博士后录取通知书,称自己即将踏向人生的下一段新的旅程。会继续加油,引发了网络上大批网友的讨论。
不少网友在送出祝福的同时,也表示非常敬佩,即使是普通人,能读到博士已经是非常不易,作为明星仍然积*进取,甘愿舍弃自己拍戏、商业活动的时间,将精力和时间全部投入在研究上,很值得称赞。
但是,在2月6日有网友提出,身为博士,现在已经获得博士后的翟天临,却自称自己并不知道知网为何物有些奇怪。
据悉,知网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的中国著名知识资源、文献共享的学术网站,也是目前常用的论文查询网站。
而在去年某次视频直播活动中,有网友向翟天临提问,自己的博士论文能不能在知网搜到,翟天临则反问知网是什么东西,似乎对这个网站并不是很了解。
对此,一些网友表示,虽然自己并非艺术类专业,不知其中奥秘,可是平时只要写学术论文就会用到知网,对于翟天临所说不知知网有些不解。
不过,有粉丝提出,博士毕业的要求针对不同老师、学校各有不同,而表演系的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实践,或许对于他们来说,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能够胜过不少论文。
同时,更有网友列出证据,曾经翟天临多次发布社交平台动态,表示自己熬夜撰写论文,看起来十分辛苦,可以说是工作学习两不误,此前所述,可能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其实,明星能保持如此的求知欲、研究欲非常不易,学位的判定也非常有权威,没有必要因为一点小失误而过度解读,你怎么看呢?
……
2018年,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中美经贸摩擦复杂演变,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结构调整阵痛释放。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持续显现,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社会发展大局和谐稳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完成 过去一年,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积*稳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中美经贸摩擦,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完成。 (一)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强化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促进经济稳定增长。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目标,增速连续16个季度运行在6.4%—7.0%区间,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韧性明显增强。经济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之首,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大贡献者。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1.4万亿美元,相当于2017年澳大利亚的经济总量。我国经济总量2016年突破70万亿元,2017年突破80万亿元,2018年突破90万亿元,一年一个新台阶。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已达到13.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比重继续提高。这样的成绩令国人振奋,令全球瞩目。 (二)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切实保障重要商品供给,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市场供求形势总体稳定。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与民生相关的消费品和服务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涨幅较低,居民得到更多实惠。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1.9%、1.2%和1.6%,均低于全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工业品价格涨幅回落。2018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5%,涨幅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 (三)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坚持实施积*的就业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了就业大局的稳定。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多增10万人,连续6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全年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实现了低于5.5%的预期目标。2018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为近十多年来的*低水平。 (四)国际收支平衡改善。积*拓展外贸多元化,加快推进通关便利化,大幅降低进口关税,进出口实现了稳中向好。201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05050亿元,首次突破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出口增长7.1%,进口增长12.9%;货物贸易顺差23303亿元,比上年收窄18.3%。利用外资规模大于对外投资,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3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205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2018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0727亿美元,持续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86元/美元,比10月末升值1.48%。 (五)发展质量效益提高。坚持“放水养鱼”,深入推进减税降费,全年减税降费规模约1.3万亿元,政府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352亿元,首次突破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2%。2018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比上年同期提高0.1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快于人均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值比上年下降0.02。 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转型升级蹄疾步稳 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是要观大势谋大局,打好战略主动战。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新动能快速成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一)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宏观杠杆率趋稳,2018年,M2/GDP为202.9%,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2018年末,全国银行业境内总资产261.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9%,在可控范围之内;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83862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规范金融秩序力度加大,金融乱象治理效果明显。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预计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1000万人,28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28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污染防治取得积*进展。2018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1%,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约1.3个百分点。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下降9.3%。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去产能,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去产能目标任务。全年共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以上,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去杠杆、去库存稳步推进。2018年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商品房库存继续下降。201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41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1.0%。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企业成本有所下降。2018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降低0.21元。补短板力度加大。2018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社会领域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43.0%、15.4%和11.9%,增速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7.1、9.5和6.0个百分点。 (三)创新引领作用增强。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首颗地震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升空,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中国科技上天入地、通江达海,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积*打造高水平“双创”,催生了大量市场主体。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70万户,比上年增长10.3%,日均新登记企业1.84万户。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成长,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2018年1—11月份,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9%,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3.4个百分点。2018年,新能源汽车、光纤、智能电视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0.1%、23.0%和18.7%。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供应链、互联网金融等新技术相互融合,有效带动了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发展。2018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5.4%,增速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8.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四)需求结构调整优化。消费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2018年,*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高43.8个百分点。服务消费占比提高,国民核算的居民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为49.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增长加快,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实际增长6.2%,增速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相关消费快速增长。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达55.4亿人次,旅游收入约5.1万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8%和12.3%。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9.5%,加快4.7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1.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6.1%。贸易结构改善。2018年,一般贸易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2.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五)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服务业“稳定器”功能更为突出。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第二产业快1.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7%,比第二产业高23.6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继续发挥引领作用。2018年1—11月份,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0%,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3.5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4%,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9个百分点。工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六)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外资企业设立程序进一步简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第46位,比上年提升32位。财税、国企国资、价格、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重大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扩大。2018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3.3%,增速快于全部进出口总额3.6个百分点。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8.9%。制造业吸引外资势头良好。在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2018年,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比上年增长20.1%,占全部利用外资的比重提高至30.6%。 总之,在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运行仍然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较好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努力奋斗的结果。这一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复杂演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坚定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以主动开放的姿态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及时采取“六个稳”政策措施,较好地抵御了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成绩来之不易。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从国际看,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际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中美经贸摩擦影响逐渐显现。从国内看,长短期问题交织叠加,周期性结构性矛盾并存,需求潜力释放制约较多,实体经济仍较困难,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对此,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三、加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推动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综合研判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困难、挑战的一面,更要看到希望、机遇、光明的一面。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促进经济稳定运行,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狠抓逆周期调节政策落实,促进经济起好步、开好局。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要加大逆周期调节政策实施力度。继续实施好积*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好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运用好定向降准、全面降准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市场预期。全面正确把握宏观政策、结构性政策、社会政策取向,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形成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合力。 (二)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增强经济内生动力。要稳定并扩大有效投资,挖掘并释放消费潜力。进一步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有效投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入,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建设。加快落实促进消费各项政策措施,积*发展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推动消费升级。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增收,增强消费能力。 (三)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政策实施的节奏和力度。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脱贫人口返贫。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突出保基本兜底线,解决好重点人群就业。 (四)着力深化创新驱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五)大力降低成本费用,纾解企业发展困难。推动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金融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激发市场活力潜力。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市场准入、社会管理等关键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潜力。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进出口贸易,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积*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有效管控各类风险。 (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9-02/01/c_1124054527.htm)
2018年工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解读2018年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国家统计局1月28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1-11月份减缓1.5个百分点,总体保持较快增长。12月份当月利润同比下降1.9%。 一、工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从近五年看,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3%,2015年下降2.3%,2016年增长8.5%,2017年增长21%。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在上年实现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二、多数行业利润比上年增加 2018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2个行业利润比上年增加。新增利润*多的行业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4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7.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0.8%。5个行业合计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77.1%。 三、企业经营效益得到改善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9%,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 四、去杠杆、降成本取得积*成效 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工业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取得明显成效。杠杆率持续下降。20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5%,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7%,比上年降低1.6个百分点。企业成本继续降低。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合计为92.58元,比上年降低0.18元;其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88元,降低0.2元。
过去十年居民时间分配发生较大变化
反映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金红解读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 时间利用反映居民在各项活动的时间投入,提供了观测居民日常生活、衡量经济社会变迁、评估民生福祉改善的新维度。2018年,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与2008年*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相比,十年间我国居民的时间分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一个新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时间利用调查结果,反映的是被调查居民参与某种活动的平均时间,为了更为准确反映居民时间利用情况,调查还设置了某种活动的参与者平均时间和参与率两个指标(见《公报》附注)。通常来讲,某种活动的平均时间要小于参与者平均时间,因为并不是所有调查对象在调查日都参与了该种活动。例如,家务劳动的参与率为58.5%(见《公报》附表2)是指有58.5%的调查对象在调查日从事了家务劳动,这部分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即参与者平均时间是2小时27分钟(见《公报》附表3),而全部调查对象的家务劳动平均时间是1小时26分钟(见《公报》附表1),比参与者平均时间少1小时1分钟。但有一个例外,睡觉休息活动的平均时间和参与者平均时间相等,这是因为所有调查对象在调查日都进行了睡觉休息活动,所以睡觉休息活动的参与率为100%。 一、个人生理必需活动时间增加,居民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2018年,个人生理必需活动时间为11小时53分钟,比2008年增加19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49.5%,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睡觉休息用时9小时19分钟,比2008年增加17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38.8%,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个人卫生护理活动用时50分钟,比2008年减少2分钟;餐饮活动用时1小时44分钟,比2008年增加4分钟。睡觉休息和用餐时间的增加,反映了居民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二、有酬劳动时间减少,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 十年间居民有酬劳动时间有所减少。2018年,居民一天有酬劳动用时4小时24分钟,比2008年减少4分钟。十年间,有酬劳动时间减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长约1倍[1],单位时间产出明显增加反映出十年间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 有酬劳动时间减少的原因是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时间大幅减少。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时间为1小时27分钟,比2008年减少了32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6%,下降了2.2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居民投入到就业工作中的时间明显增多,由2008年的2小时29分钟增加到2小时57分钟,增加了28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12.3%,比2008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时间减少、就业工作时间增加,反映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家庭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从参与者角度分析,无论是就业工作者还是家庭生产经营者劳动时间均比十年前有所增加,但参与率下降。2018年,男性就业者每天工作时间为7小时52分钟,女性7小时24分钟,比2008年分别增加1小时26分钟和1小时20分钟;男女家庭生产经营者劳动时间分别为6小时40分钟和5小时47分钟,均比2008年增加了14分钟。2018年,就业工作活动的参与率为38%,比2008年降低了1个百分点,家庭生产经营活动的参与率由2008年的33%下降到23%,降低了10个百分点。 分收入组[2]看,中间收入组就业工作时间*长,高收入组家庭生产经营活动用时*长。2018年,中间收入组就业工作时间为7小时51分钟,比低收入组多34分钟,比较高收入组多9分钟,比高收入组多27分钟。从事家庭生产经营活动的居民收入与时间投入的关系是:收入水平越高,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时间越长。高收入组家庭生产经营活动用时*长,为7小时35分钟,比低收入组、中间收入组、较高收入组分别多1小时34分钟、1小时6分钟和37分钟。 三、无酬劳动时间结构变化显著,与家人相伴时间增加 与十年前相比,居民家务劳动时间减少,陪伴家人时间增加。2018年,居民一天无酬劳动用时2小时42分钟,比2008年增加12分钟。其中,家务劳动时间为1小时26分钟,比2008年减少17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6%,下降了1.2个百分点;陪伴照料家人(包括陪伴照料孩子生活、护送辅导孩子学习、陪伴照料成年家人)的时间为53分钟,比2008年增加30分钟,增长了1.3倍,其中85%的时间用于照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陪伴照料家人的时间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3.7%,提高了2.1个百分点。无酬劳动结构的显著变化反映出人们更注重与家人相伴,尤其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此外,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如送餐服务、小时工等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也是居民家务劳动时间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性别看,女性无酬劳动时间远远高于男性,但两者的差距在缩小。女性无酬劳动时间由2008年的3小时38分钟增加到2018年的3小时48分钟,增加了10分钟;男性由1小时18分钟增加到1小时32分钟,增加了14分钟;女性与男性无酬劳动时间的差距比2008年缩小了4分钟。其中,投入家务劳动的时间,女性为2小时6分钟,男性为45分钟,女性比男性多1小时21分钟,这一差距比2008年缩小了29分钟。 分不同收入组看,收入越高无酬劳动时间越短。按收入由低到高,各收入组无酬劳动时间分别为3小时19分钟、2小时15分钟、1小时55分钟和1小时45分钟。其中,随着收入增加,居民花费在家务劳动的时间越少,低收入组用时*多,为1小时53分钟,分别是中间收入组、较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的1.7倍、2.4倍和2.9倍。低收入组用于照料孩子时间*多,为55分钟,中间收入组用于照料孩子时间*少,为34分钟,较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照料孩子时间分别为41分钟和44分钟。 四、个人自由支配时间分配更加合理,休闲健身时间增多 过去十年,个人自由支配时间增加12分钟。看电视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闲方式,2018年为1小时40分钟,但比十年前减少了26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6.9%,下降了1.8个百分点;休闲娱乐时间为1小时5分钟,比2008年增加25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4.5%,提高了1.7个百分点;健身锻炼时间增加8分钟。居民自由支配时间增加,分配更趋合理。 分城乡看,城镇居民拥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城乡居民自由支配时间的差距明显缩小。2018年城镇居民自由支配时间比农村居民多37分钟,与2008年差距82分钟相比明显缩小。变化*大的两项活动是看电视和休闲娱乐,城镇居民看电视时间比2008年减少35分钟,农村居民减少13分钟,城镇居民休闲娱乐时间增加16分钟,农村居民增加33分钟。 分不同收入组看,收入越高自由支配时间越少。随着收入的增加,各收入组自由支配时间分别为4小时3分钟、3小时53分钟、3小时41分钟和3小时26分钟。其中,收入越低的居民看电视时间越多,低收入组每天看电视时间为1小时50分钟,比中间收入组、较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分别多15分钟、32分钟和46分钟。收入越高的居民阅读书报期刊的时间越多,高收入组阅读时长为20分钟,分别是低收入组、中间收入组、较高收入组的3.2倍、1.9倍和1.3倍。高收入组中21%有阅读行为,而低收入组只有6.6%有阅读行为。 五、交通用时显著缩短,上下班通勤更加便捷高效 2018年,居民一天交通活动用时38分钟,比2008年的75分钟减少近一半,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2.7%,下降了2.6个百分点。其中,上班族工作交通时间比2008年减少16分钟,学生族上下学交通时间减少27分钟。交通时间的缩短,体现出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交通工具的改善以及便利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六、信息化快速发展,居民触网时间大幅增长 十年前,无线网络覆盖面很小,智能手机使用不普及,人们主要是通过电脑有线接入上网,平均一天的上网时间仅有14分钟。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手机、PAD和电脑的普及,2018年居民一天使用互联网时间为2小时42分钟,比2008年增加2小时28分钟。使用互联网时间的快速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附注: [1]为2008-2018年人均GDP不变价累计增长率。2018年为预计数。 [2]本文所指不同收入组,是按调查对象收入水平划分的。低收入组是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中间收入组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调查对象;较高收入组是指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调查对象;高收入组是指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调查对象。
统计调查工作更加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就《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发布答记者问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实施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以下简称“《分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适用于对“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监测和管理,各地区、各部门将依据此分类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日前接受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记者采访,对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和推进“三新”统计工作的相关问题作出详尽回应。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的主要意义是什么?将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宁吉喆:2018年3月7日,*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党中央、国务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定位和新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将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18年11月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这是国家统计局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范围、重点产品和服务,是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是对“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监测和管理的重要参考,是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的依据。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内容涵盖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的产品和服务,有很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为准确反映“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监测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奠定了统计基础,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与2012年的版本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进行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宁吉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与2012年试行版相比,在结构和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其调整主要依据有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变化。2012年试行版在编制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落实《“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目的,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为主线制定的;而2018版在编制的过程中是以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目的,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新材料产业统计目录》等相关文件而制定的。 二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变化。2012试行版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编制的;2018版是以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编制的。 三是更加注重实际可操作性。相对于2012版,2018版立足于现行统计制度和方法,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保证统计部门能够采集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数据。 为了使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深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按照《“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构建分类框架,列出了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提高了数据的可获得性。与2012试行版相比,2018版对应的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上增加了126个,达到485个,在内容上增加了 “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数字创意产业”“机器人与增材设备制造”“智能制造相关服务”“新能源汽车充电及维修服务”等符合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类别,并细化了新材料产业。2018版在编制过程中,发扬了统计人勇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钉钉子的精神,表现出细心、耐心、责任心和使命感。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包括多个大类。全国各省市区也根据其不同的产业情况,确定了各自不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不同,全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是如何汇总的? 宁吉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以下简称《目录》)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和相关服务业。为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工作,国家统计局以《目录》为基础,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以下简称《分类》),并以国家统计局令形式进行了公开发布。该分类涵盖了上述九个大类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部分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在国家统计局分类标准基础上,还设置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别,如广西增加了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和海洋产业、福建增加了海洋高新产业。 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数据是根据国家统一的《分类》搜集汇总得到的,确保了地区与国家数据的衔接一致。各地区增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由各地自行搜集和汇总数据,同时,地区在发布数据时需注明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标准。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近年来进行了多次更新,反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变化。目录的变化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和统计工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宁吉喆: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变化,“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了部署和安排,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也相继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3)》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两个版本。为了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时反映和监测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发展情况,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国家统计局及时制定并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试行版和2018版两个版本,并编制了2017 内部试行版。 统计调查工作随着统计分类的变化而相应调整。以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调查为例,2018年以前,依据2012试行版范围进行调查,数据涵盖223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2018年,依据2017内部试行版进行调查,范围扩大到302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查内容将根据*新发布的2018版做进一步调整,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八大产业,320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 今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调查工作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为指导,不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标准,更加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为规划实施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更加坚实的统计支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2018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全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生产活动“三新”经济增加值,也发布了2015-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这样新增的统计将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何重要意义? 宁吉喆:为全面监测我国新兴经济发展变动情况,促进社会各界更加全面客观认识我国“三新”经济良好的整体发展态势,以及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测算和发布了“三新”经济增加值和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 从核算结果来看,2017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近13万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5.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14.1%,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9个百分点。2015-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23.5、156.7、210.1,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发展壮大,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新兴经济成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布“三新”经济增加值数据,有利于社会各界更加全面客观认识我国“三新”经济良好的整体发展态势,以及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已发布的“三新”经济增加值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的总量还不够大,占GDP的比重也不是很高,说明我国“三新”经济的发展还不够充分,未来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其核心是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研究测算和发布反映新兴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就是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步伐、新特点,监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为制定宏观政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更好地发挥政府统计的服务职能。因此,测算和发布反映新兴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是通过多指标构建的指标体系综合动态地监测新兴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变动特点,为判断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程提供新的视角。二是从经济发展的基础、潜力、动力、进展等方面,分别量化支撑新动能发展的知识能力、经济活力、创新驱动、网络经济、转型升级等5个方面的表现,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三新”经济发展和传统经济的调整优化。三是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发布为下阶段我国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更大程度地释放经济活力潜力提供数据支撑。 下一步,国家统计局将持续监测发布“三新”经济增加值和“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力量和新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新兴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推进“三新”统计工作,为监测新动能提供更全面的视角,为服务“三新”经济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另外,据我们了解,目前国际上尚没有国家、地区和组织对新兴经济开展过系统的统计核算工作,中国国家统计局在“三新”经济统计核算方面的探索性工作,也为国际统计界新兴经济相关工作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8年,我国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全面两孩”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化质量均有所提高。 一、 我国仍处于人口总量平稳增长期 2018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9538万人,比2017年末净增53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17年减少200万人;死亡人口993万人,比2017年微增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比2017年下降1.49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13‰,略升0.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下降1.51个千分点。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200万人,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持续减少。2018年,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7年减少700余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减少500余万人。二是生育水平比上年略有下降。“全面两孩”政策在2016年、2017年集中释放,2018年政策集中释放效应弱化,二孩生育趋于平稳,受此影响,2018年二孩生育率下降,使整体生育水平略低于上年。尽管如此,由于我国育龄妇女规模仍然庞大,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接近1亿人,按当前育龄妇女数量、结构和生育水平测算,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会继续减少,但仍将明显多于死亡人口数量,人口总量仍然处于相对平稳的增长期。 二、“全面两孩”政策效果继续显现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有大幅提高。虽然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比2017年有所下降,但从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看,仍高于“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水平;从生育孩次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出生人数和比重也明显高于一孩。“全面两孩”政策对促进生育水平起到了积*作用,二孩出生数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孩出生数量减少的影响,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三、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化质量继续提高 2018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3137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比重)为59.58%,比2017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主要受城镇区域扩张、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和乡村人口迁移三方面因素影响,分别影响城镇化率提高0.42、0.25和0.39个百分点。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进城落户人口增加,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分别比上年末减少450万人和378万人。进城落户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四、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但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潜力很大 2018年末,全国0-15岁人口为24860万人,占总人口的17.8%;16-59岁人口为89729万人,占64.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1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11.9%。与2017年末相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70万人,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59万人,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27万人,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处于重大转折期,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连续7年出现双降,7年间减少了2600余万人。受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也首次出现下降,预计今后几年还将继续下降。同时,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挑战。 过去一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继续减少,就业人口总量首次出现下降,但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近9亿人,就业人口总量仍达7.8亿人,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通过提高劳动参与率,扩大和保障就业等方式,发挥好现有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口的作用,进而通过优化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素质,发挥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作用,潜力很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时期人口问题,深刻把握人口发展变化规律,科学制定应对措施,实施人口均衡发展、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优化和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的结构和素质,不断促进人口和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作者为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 (原文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901/23/t20190123_31337743.shtml)
2018年,全国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为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目标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居民消费支出加快增长,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一、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为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目标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5%;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6%,考虑人口增长因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增速,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仍高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实现基本同步。 全国居民收入向实现翻番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按现价看,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是2010年的2.3倍。按可比价看,2011-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增长85.7%。未来两年内,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8%以上即可实现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翻番目标。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按常住地分,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71下降为2.6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工资、经营收入稳步增长,财产、转移收入较快增长。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829元,增长[ 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比上年名义增长。]8.3%,主要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农民工就业人数小幅增长,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增长6.8%,拉动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继续稳步增长。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4852元,增长7.8%,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主要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带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带动居民经营净收入加快增长。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2379元,增长12.9%,增速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5168元,增长8.9%,主要是各地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改善民生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惠民扶贫政策力度,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带动全国居民转移净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二、居民消费支出加快增长,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居民消费支出加快增长。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2%,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1.3和0.8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按常住地分,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112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24元,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于城镇居民3.9个百分点。 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低。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增长4.8%,占消费支出比重为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27.7%和30.1%,分别比上年下降0.9和1.1个百分点。 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8781元,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4.2%,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主要是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提升,以及各地大力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并轨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惠民措施,带动在外饮食、家庭服务、医疗服务等服务性消费实现较快增长。从居民服务性消费结构看,全国居民人均饮食服务支出增长21.7%,家庭服务支出增长32.1%,医疗服务支出增长20.5%,包含旅馆住宿等在内的其他服务支出增长14.9%。 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设施持续改善。2018年全国居民有管道供水入户的户比重为90.0%,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有安全饮用水的户比重为95.2%,提高3.9个百分点;获取饮用水无困难的户比重为96.3%,提高1.5个百分点;有卫生厕所的户比重为77.7%,提高6.0个百分点;有洗澡设施的户比重为84.2%,提高4.4个百分点。 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2018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3.0辆,比上年增长11.0%;每百户助力车拥有量为59.2辆,增长4.8%;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49.1部,增长3.8%;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109.3台,增长13.7%;每百户排油烟机拥有量为56.4台,增长10.7%;每百户热水器拥有量为85.0台,增长8.1%。 (作者为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有捐) (原文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901/22/t20190122_313304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