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孔鹏解读2020年7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 2020年7月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及时科学精准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总体平稳。 一、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回落或与上月相同 7月份,初步测算,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3%、0.4%、0.8%和0.6%。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持平,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1.6%和1.2%。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与上月相同。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8%和0.5%,涨幅均与上月相同。 二、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略有扩大,二三线城市涨幅持续回落 7月份,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6%和5.7%,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3和0.5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与上月相同。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5个月相同或回落。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5%和1.8%,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1和0.2个百分点,均连续16个月相同或回落。
7月份商品零售实现增长 餐饮收入持续好转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张敏解读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 7月份,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居民生活秩序持续恢复,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复商复市稳步推进。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重点商品消费等多项政策带动下,市场销售继续好转,商品零售实现同比增长,餐饮收入继续回升,新型消费保持快速增长。 一、市场销售持续改善,商品零售由降转增 消费品市场进一步好转。居民外出购物和就餐活动逐步恢复,市场销售稳步回升。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下降1.1%,降幅比6月份收窄0.7个百分点,降幅逐月收窄;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7%,收窄0.2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实现同比增长。受疫情冲击影响,上半年各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均下降,随着疫情防控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商品零售市场持续恢复,7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2%,6月份为下降0.2%,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比6月份加快2.6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零售类值中,12个商品类别零售额同比增长,其中通讯器材等4类商品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汽车类商品两位数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 汽车类商品零售快速增长。由于同期基数较低(2019年7月份为下降2.6%),同时受益于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多项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政策,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3%,为2017年以来次高增速(*高值为2019年6月份)。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7月份乘用车销售量同比增长8.5%,比6月份加快6.7个百分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也显示,7月份乘用车综合销售量同比增长8.0%,而6月份为下降6.1%,都反映出汽车销售量增长明显加快。 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书报杂志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1.3%,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2%和7.6%,分别高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6.2和4.6个百分点。 三、消费新动能持续释放,线上实物零售快速增长 新型消费持续加快。今年以来,生鲜电商、门店到家等在线零售业态迅速壮大,网络购物保持快速增长。1—7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比1—6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5.0%,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其中,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吃类和用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38.2%和18.6%,均保持快速增长;穿类商品同比下降0.9%,降幅比1—6月份收窄2个百分点。 四、住宿和餐饮业复商复市持续推进,企业收入明显好转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住宿和餐饮活动明显恢复,相关行业加快好转。国家统计局快速调查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达到正常经营水平50%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比重比6月17日提高4.5个百分点。餐饮业整体恢复已近九成,7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1.0%,降幅比6月份收窄4.2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改善。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回升明显,餐饮收入下降8.2%,降幅收窄4.7个百分。住宿业经营情况明显好转,7月份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客房收入降幅比6月份收窄3.8个百分点。 五、相关行业位于景气扩张区间,市场活力加快回升 7月份零售业和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在荣枯线以上。其中,零售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五个月在荣枯线以上,餐饮业连续四个月在荣枯线以上。出行人数明显增加,市场活力稳步回升。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过2亿人次,环比增加3995万人次,增幅达24%。 当前,居民消费需求释放的制约因素仍然存在,消费品市场规模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近几个月以来,市场销售降幅不断收窄,消费市场呈现明显复苏态势。下一阶段,随着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六稳”工作扎实推进,“六保”任务不断落实,促消费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消费品市场有望继续改善。
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势头继续巩固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丁勇解读2020年1—7月份投资数据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稳投资政策不断发力显效,投资延续了逐月回升态势。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收窄1.5和14.5个百分点。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特点: 一、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改善 1—7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0%,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中,信息传输业和水利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16.6%和2.9%,增速比上半年分别加快7.4和2.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增长1.2%,上半年为下降0.7%,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5.7%,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4%;公共设施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降幅分别收窄1.0和0.9个百分点。 二、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 1—7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4.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3%,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4.2%。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26.4%,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24.4%,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14.2%,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增长7.2%。 三、民生领域投资继续加快 1—7月份,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3.4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3.5%,增速加快2.7个百分点;卫生投资增长18.2%,增速加快3.0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3.7个百分点。畜牧业投资发挥了较强的带动效应,同比增长59.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1个百分点;其中,牲畜饲养业投资增长69.1%,家禽饲养业投资增长41.5%,增速分别加快14.8和0.7个百分点。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8.0%,增速虽比上半年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近年来的高位。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略有加快 1—7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1%,增速加快1.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长0.8%,上半年为下降1.9%。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4.5%,降幅收窄3.1个百分点。 五、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稳步恢复 1—7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0.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投资降幅分别收窄1.5和2.0个百分点。 1—7月份,民间投资同比下降5.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6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民间投资增长3.9%,社会领域民间投资增长2.1%;制造业民间投资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 六、反映投资增长后劲的指标继续显好 1—7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继续加快,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3个百分点;投资到位资金实现正增长,增长2.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1个百分点。从先行指标看,投资有望继续延续回升态势。
(2020年8月14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7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主要经济指标继续改善,请您介绍一下原因是什么?另外,您怎么评价7月份的经济运行特点?谢谢。 付凌晖: 7月份以来,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积*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显效发力,经济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了稳定复苏态势,主要指标继续回暖。从7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可以概括为两个特点:一是经济稳定恢复;二是向好态势持续发展。 经济稳定恢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生产稳中有升。从工业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与上月持平;从产品和行业看,有六成产品和行业实现增长,其中汽车、电子支柱型行业增长明显加快。从服务业看,服务业生产指数7月份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二是需求逐渐改善。从消费来看,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从商品零售额看,6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了0.2%,7月份同比增长0.2%,今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从投资来看,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降幅比1-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三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与上月持平。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的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四是物价涨势温和。虽然由于汛情的影响,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比上月略有扩大,总的看仍低于3%,仍然是温和上涨。五是外贸形势好于预期。7月份全国进出口同比增长6.5%,其中出口增长10.4%;出口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好于预期。外汇储备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7月末比6月末增加了421亿美元。 向好的态势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升级态势没有改变。从工业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9.8%、13%,都明显快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从服务业来看,现代服务业的增长态势较好,7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7%,也是快于整体服务业的增长。二是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网络销售、互联网教育、医疗等快速发展,1-7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增速比1-6月份在加快。同时一些新产品增势强劲,比如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都保持比较快的增长。三是市场预期整体改善。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是51.1%,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是54.2%,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都是连续5个月高于临界点。 当然也要看到,目前的国际形势还是复杂严峻,全球疫情还在蔓延,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突破2000万例,同时世界经贸增长出现萎缩,二季度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都明显下滑。从国内来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性矛盾、周期性矛盾交织,经济的循环还有待进一步畅通。下一步,要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地推动“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全年预期发展目标。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请问发言人,7月份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2个百分点,CPI涨幅连续两个月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预计下一步猪肉价格走势会是怎样?CPI会不会继续走高?谢谢。 付凌晖: 谢谢你的提问。价格问题*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整体在回落,近两个月CPI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从7月份看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涨幅的99.3%,所以食品价格是推动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食品价格上涨从结构上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猪肉价格上涨,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个百分点;二是鲜菜价格7月份同比上涨7.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近0.2个百分点。这两项对于整体的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是主要推动因素。 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由于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餐饮服务逐渐恢复,对于餐饮相关的猪肉需求有所扩大;另一方面是由于7月份南方汛情对于生猪的生产和调运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猪肉价格上涨。鲜菜的主要因素是汛情影响生产和调运。对于猪肉价格,去年由于一些不合理的限养禁养措施,生猪产能受到了一定影响。对此,各地积*增加生猪产能,从调查情况看,生猪存栏量在逐季上升,由于生猪生产供给和需求还处于紧平衡,价格高位运行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总的看供给在增加,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鲜菜价格主要是短期因素的冲击,鲜菜生长周期比较短,对整体价格不会产生明显推动。 食品价格稳定还是有很好的基础,我们看食品价格走势,*主要的还是看粮食。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农业生产高度重视,农业投入逐步加大,中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看全国粮食库存比较充足。今年的夏粮也实现了丰收,创历史新高,夏粮产量比上年增长0.9%。总的看,这些年农业投入逐步增加,粮食稳定还是有比较好的基础。全年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从工业消费品看,目前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加上服务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总体看,全年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是有基础有条件的。谢谢。 CNBC记者: 有两个问题,关于就业能不能多描述一下,有什么新岗位增加,还有农民工到城市的就业情况怎么样?第二个问题关于网上消费,有报道说7月份直播带货是有下降,这对整体网上购物有怎样的影响?谢谢。 付凌晖: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问题高度重视。无论是“六保”还是“六稳”,就业都位于首位,就业优先政策在今年稳定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就业形势看,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7%,其中就业主体人群25-59岁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0%,比上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随着稳就业政策效应的发挥,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整体改善。一季度,由于疫情的影响,有大量农民工滞留在原地。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发力,复工复产取得很好成效。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到1.775亿人,已经接近上年同期水平,相当于去年同期的97.3%。从二季度和一季度的对比看,二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比一季度增加了5500多万人。从7月份来看,城镇外来农业户籍人口的调查失业率是5.7%,比4月份的6.4%是回落的。农民工的总量在增加,同时就业水平也在提升。 我们还要看到,随着经济形势的恢复,就业需求实际上是在扩大的,一些灵活就业在增加,比如直播带货、移动出行、网络零售等等增加了一些新型就业,对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看,就业压力还是存在的,我们看到7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同时,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874万,创历史新高。7月份随着大学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失业率上升,比去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对于这些重点群体的压力要给予高度重视。目前一些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不少困难,对于稳定就业不能放松。要落实好相关的援企稳岗政策,坚定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带动整体就业岗位的增加。 关于您提到的网络零售情况,1-7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比1-6月份加快,网络零售在促进市场发展和带动整体消费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播带货等一些新型销售形式对带动市场销售发挥了积*的作用。谢谢。 路透社记者: 从7月的数据看,工业产出快于需求、消费、投资,假如这个格局不能改变,会不会对未来经济复苏包括物价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您怎么评价现在出现的中美可能脱钩的风险,对咱们的经济会不会有影响?谢谢。 付凌晖: 谢谢你的提问。对于工业来看,7月份保持了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季度工业回落幅度比较大,二季度整体上在稳步复苏。从总量上看,工业生产由下降转为增长;从结构上看,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增长比较快,工业中新动能保持了较快增长,比如刚才提到的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等新产品的增长态势还是不错的。 关于你提到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关系的问题,总的来看,在整个经济恢复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复工复产政策和企业纾困政策促进生产恢复,供给端的恢复增长效果较好。同时需求复苏也在加快,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在收窄,商品零售额这个月已经转正;1-7月份投资降幅也在明显收窄,对于生产的带动作用在逐步增强。 从全年增长来看,保持稳定增长还是有很多有利条件。*个方面,国内本土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和阻断。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采取坚决措施阻断了疫情,虽然近期部分地区出现一些散发的情况,但总的看是可控的,这为整个经济恢复创造了良好条件。第二个方面,今年针对疫情冲击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宏观政策力度在加大。今年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元。同时金融系统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达到2.5万亿元。这些措施对企业纾困和经济下半年恢复会起到重要作用。第三个方面,整个市场需求在增加。可以看到制造业PMI当中的新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在回升。第四个方面,企业的复工复产取得积*成效,企业活力在增强。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5%,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这些都有利于经济恢复。从下半年来看,改革开放创新的力度还会加大。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将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第二个问题,这些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从过去对外需依赖相对比较大,转变为现在主要依靠内需。中国和美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是比较强的。中美关系的变化,对于中国有影响,当然对美国也有影响,对世界也有影响。世界经济当中,中国和美国是世界*大的两个经济体,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双方平等互利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繁荣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6月份外贸迎来了进出口增速的双转正,刚刚公布的今年7月份货物进出口数据也显示继续较快增长,保持了双正增长,您怎么看这样的数据增长?另外,疫情促使全球消费趋势从线下转到线上,出口跨境电商也正在成为支撑中国外贸的重要力量,您怎么看这样一种变化? 付凌晖: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外贸的情况总体上好于预期。7月进出口同比增长6.5%,其中出口增长10.4%,连续4个月实现了正增长。外贸的增长好于预期,可能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巨大。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面对世界经贸的变化,调整和适应能力比较强。二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稳定外贸的政策,比如出口信贷、出口信保等,对于企业稳定和扩大出口起到了积*作用。三是中国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比较强,主要产业调整适应外部需求变化的能力比较强。四是面对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在推动国际抗疫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系列抗疫物资的出口对整个外贸的拉动也起到了积*作用。还要看到,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挑战下,部分经济体生产停滞,一些订单向国内的转移也促进了外贸增长。总的看,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特点明显。 关于你提到的跨境电商的问题,一些新的外贸形态对于外贸增长的带动作用在增强。从近期商务部公布的情况看,跨境电商对于外贸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速明显快于其他进出口。从未来发展看,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畅通物流。跨境电商是新事物,涉及到国内国际物流,畅通国内国际物流需要继续推动。二是畅通资金流。跨境电商涉及到境内境外资金流流动,通过使资金流快捷、顺畅地交流,对于跨境电商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三是畅通信息流。通过信息流的畅通更好地服务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快捷、迅捷地服务客户的要求。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 刚才提到夏粮的数据,近期粮食安全问题引发了不少关注,请问今年早稻的收成情况如何?统计数据能否反映出南方洪涝灾害对早稻收成和晚稻播种的影响,会不会对全年产生影响? 付凌晖: 今年洪涝灾害引起了大家关注,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总的来看,今年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对于早稻单产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今年早稻播种面积增加较多,综合来看,目前总的判断早稻还是有可能丰收的。 今年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0.9%,为全年粮食增产奠定了很好基础。从整个粮食生产来看,大头在秋粮,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目前看,60%的秋粮在北方地区,受洪涝影响相对较小。这些年,对于农业生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的“六保”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保粮食能源安全,对于农业方面的投入在加大,国内的抗灾减灾能力增强。因此,整体看全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是有条件、有基础的。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关注到,今年的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在7月底发行完毕,再加上之前发行的一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很大地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从投资的数据来看,资金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谢谢。 付凌晖: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积*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于投资增长发挥了积*作用。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降幅比1-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降幅也在收窄。从资金情况看,财政资金对于投资的支持增强。1-7月份的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1%,已经转正。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同比增长20%以上,有利于整个投资增长。从投资整体情况看,今年的投资和以往相比,*大的特点是没有采取“大水漫灌”那种强刺激。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是投资政策中的重要方面,民生领域投资增长也比较快。从1-7月份看,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社会领域增长8.7%,社会领域中的教育、卫生投资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在高技术产业投资当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相关行业的投资增长比较快。从相关部门信息看,上半年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态势比较好,新建5G移动基站数量超过20万个,信息领域投资增长也在两位数。这些投资对于当前稳定经济,对于未来发展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谢谢。 大公报香港文汇报记者: 香港的商业主体一直是内地境外投资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份数据显示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6%,是不是意味着港商依然是内地投资的活跃主体呢? 付凌晖: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工业生产,这个月的突出特点确实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比较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汽车产业快速增长有相当大联系。7月份汽车工业无论是产量还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都在20%以上。由于我们的汽车生产企业很多是合资企业,对于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来说,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总的看,中国经济综合竞争的优势在全球来看还是比较强的,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还是在不断地扩大。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仍然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上半年来看,外资大项目还在继续增加,中国经济对外资的吸引力在增强。外资企业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近日*总书记发出指示,敦促通过立法和监督制止餐饮浪费,请问此时聚焦“舌尖上的浪费”,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今年会发生粮食危机吗? 付凌晖: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粮食生产、供给的情况,刚才已经介绍了,总的来看,中国的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农业供给能力、机械化水平、粮食生产稳定性都在提高。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保证粮食生产稳定是有较好条件和基础的。 关于你提到的制止粮食浪费的问题,中华民族一直有勤俭节约的传统,我们要坚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通过减少粮食浪费、实现集约化生产,有利于推动实现绿色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