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云计算

超融合与云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1、相同点:其一、双方都希望通过将网络、计算、存储等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得到更好地利用。其二、都向着降低成本,提高弹性可扩展能力方向发展。

 

2、不同点:超融合还没有云计算做得彻底,从现在的阶段展望,超融合并不是终结者,云计算才是终*形态。

 

总结:超融合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它以整机柜的方式进行交付,是一种适合新时代应用需求的交付模式,简化了IT基础架构的部署和应用,也对于私有云、混合云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是基于现有云计算平台的一个提升。基于超融合架构的云数据中心是指大量采用软件定义的技术,将计算、存储、网络与专用硬件实现解耦,实现IT基础架构的真正融合,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实施与部署扫清*后一个障碍。

 

采用超融合架构提供云计算服务已经是一个明显的趋势。通过软件帮助用户将服务器、网络、虚拟化等整合为一个易于管理的集成系统,并通过自动化运维减少手动操作,提高安全性和降低人为错误,从而降低实施和运维风险,并降低运营成本。

 

超融合技术实现原理实际就是以软件定义存储(SDS)替代了传统融合系统中的SAN,主要成分是构筑于标准服务器硬件上的软件定义存储加(服务器)虚拟化。

云计算、云平台、云服务的区别

云平台是一种为提供自肋服务而开发的虚拟环境。

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方法,它可以将按需提供的自助管理虚拟基础架构汇集成高效池,以服务的形式交付使用。

云提供了三个层面的服务: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一般所说的云服务就是指三个层面中某类服务。

什么是云计算?为什么需要云?

【核心提示: 云计算 不仅带来了IT模式的变化,也将引发IT服务的变革,企业和用户只需要关注数据是自己的,而对数据的计算存储方式、效率均采用云的服务来实现和提升,云的供应商则将核心业务重点放在IT架构的运营上,服务将成为下一代IT的核心内容。】

2007年以来,云计算成为IT领域*令人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当前大型企业、互联网的IT建设正在考虑和投入的重要领域。云计算的提出,引发了新的技术变革和新的IT服务模式。但是对大多数而言人,云还是一种还不确切的定义,什么是云,为什么需要云?

1 为什么需要云计算?

企业的IT建设过程,以当前的基准来衡量,主要有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title插图%num
图1 企业IT向云计算演进路线图

  *个阶段:大集中过程。

这一过程将企业分散的数据资源、IT资源进行了物理集中,形成了规模化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在数据集中过程中,不断实施数据和业务的整合,大多数企业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了自身的标准化,使得既有业务的扩展和新业务的部署能够规划、可控,并以企业标准进行IT业务的实施,解决了数据业务分散时期的混乱无序问题。

在这一阶段中,很多企业在数据集中后期也开始了容灾建设,特别是在雪灾、大地震之后,企业的容灾中心建设普遍受到重视,以金融为热点行业几乎开展了全行业的容灾建设热潮,并且金融行业的大部分容灾建设的级别都非常高,面向应用级容灾(数据零丢失为目标)。

总的来说,*阶段过程解决了企业IT分散管理和容灾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实施虚拟化的过程。

在数据集中与容灾实现之后,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扩张很快,但是系统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即使是标准化的业务模块建设(哪怕是系统的复制性建设),软硬件采购成本、调试运行成本与业务实现周期并没有显著下降。标准化并没有给系统带来灵活性,集中的大规模IT基础设施出现了大量系统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不同的系统运行在独占的硬件资源中,效率低下而数据中心的能耗、空间问题逐步突显出来。因此,以降低成本、提升IT运行灵活性、提升资源利用率为目的的虚拟化开始在数据中心进行部署。

虚拟化屏蔽了不同物理设备的异构性,将基于标准化接口的物理资源虚拟化成逻辑上也完全标准化和一致化的逻辑计算资源(虚拟机)和逻辑存储空间。虚拟化可以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成单台,每台服务器上运行多种应用的虚拟机,实现物理服务器资源利用率的提升,由于虚拟化环境可以实现计算与存储资源的逻辑化变更,特别是虚拟机的克隆,使得数据中心IT实施的灵活性大幅提升,业务部署周期可用数月缩小到一天以内。虚拟化后,应用以VM为单元部署运行,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可大为减少且计算能效提升,使得数据中心的能耗与空间问题得到控制。

总的来说,第二阶段过程提升了企业IT架构的灵活性,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运行成本降低。

第三个阶段:云计算阶段。

对企业而言,数据中心的各种系统(包括软硬件与基础设施)是一大笔资源投入。新系统(特别是硬件)在建成后一般经历3-5年即面临逐步老化与更换,而软件技术则不断面临升级的压力。另一方面,IT的投入难以匹配业务的需求,即使虚拟化后,也难以解决不断增加的业务对资源的变化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扩展性总是有所限制。

于是企业IT产生新的期望蓝图:IT资源能够弹性扩展、按需服务,将服务作为IT的核心,提升业务敏捷性,进一步大幅降低成本。因此,面向服务的IT需求开始演化到云计算架构上。云计算架构可以由企业自己构建,也可采用第三方云设施,但基本趋势是企业将逐步采取租用IT资源的方式来实现业务需要,如同水力、电力资源一样,计算、存储、网络将成为企业IT运行的一种被使用的资源,无需自己建设,可按需获得。

从企业角度,云计算解决了IT资源的动态需求和*终成本问题,使得IT部门可以专注于服务的提供和业务运营。

这三个阶段中,大集中与容灾是面向数据中心物理组件和业务模块,虚拟化是面向数据中心的计算与存储资源,云计算*终面向IT服务。这样一个演进过程,表现出IT运营模式的逐步改变,而云计算则*终根本改变了传统IT的服务结构,它剥离了IT系统中与企业核心业务无关的因素(如IT基础设施),将IT与核心业务完全融合,使企业IT服务能力与自身业务的变化相适应。

在技术变革不断发生的过程中,网络逐步从基本互联网功能转换到WEB服务时代(典型的WEB2.0时代),IT也由企业网络互通性转换到提供信息架构全面支撑企业核心业务。技术驱动力也为云计算提供了实现的客观条件,如图2所示,在关键领域云计算技术已经就绪:

%title插图%num
图2 云计算的技术基础

标准化:公共技术的长期发展,使得基础组件的标准化非常完善,硬件层面的互通已经没有阻碍(即使是非常封闭的大型机目前也开始支持对外直接出IP接口),大规模运营的云计算能够*大降低单位建设成本。

  虚拟化与自动化:虚拟化技术不断纵深发展,IT资源已经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架构提供全局动态调度能力,自动化提升了IT架构的伸缩性和扩展性。

并行/分布式架构:大规模的计算与数据处理系统已经在分布式、并行处理的架构上得到广泛应用,计算密集、数据密集、大型数据文件系统成为云计算的实现基础,从而要求整个基础架构具有更高的弹性与扩展性。

带宽:大规模的数据交换需要超高带宽的支撑,网络平台在40G/100G能力下可具备更扁平化的结构,使得云计算的信息交互以*短快速路径执行。

因此,从传统WEB服务向云计算服务发展已经具备技术基础,而企业的IT从信息架构演进到弹性的IT服务也成为必然。

2 云计算的定义与基本模型

云计算的定义

目前,云计算没有统一的定义,这也与云计算本身特征很相似。维基百科对云计算的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新方式,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由于资源是在互联网上,而互联网通常以云状图案来表示,因此以云来类比这种计算服务,同时云也是对底层基础设施的一种抽象概念。云计算的资源是动态扩展且虚拟化的,通过互联网提供,终端用户不需要了解云中基础设施的细节,不必具有专业的云技术知识,也无需直接进行控制,只关注自身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以及如何通过网络来获得相应的服务。

关于云计算的描述,在当前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云是一种服务,类似水电一样,按需使用、灵活付费,使用者只关注服务本身。H3C的云计算理念认为云计算是一种新的IT服务模式,支持大规模计算资源的虚拟化,提供按需计算、动态部署、灵活扩展能力。

图3给出了一个用户使用云计算的示意,用户对云资源的使用不用关注具体技术实现细节,只需关注业务的体验。比如当前被广泛使用的搜狗拼音输入法,它其实就是一种云服务:搜狗输入法能够以快速简单的方式为使用者提供需要的语境、备选的语素,使得文字的编排可以成为激发灵感的一个辅助工具;但是用户并不关注搜狗输入法在后台运行的数千台服务器提供的大型集群计算,这些工作都交给了ISP。

%title插图%num
图3 云计算视图

  云计算模型

对于云计算的分类,目前比较统一的方式是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Ÿ 按服务的层次。

%title插图%num
图4 云计算的服务层次

 如图4所示,*底层是IT Foundation,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云计算的一层,是构成云计算的IT基础设施的集合,具体表现为不同的软硬件厂商的产品与方案。

  云计算服务的基础层次是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架构即服务)。在这一层面,通过虚拟化、动态化将IT基础资源(计算、网络、存储)形成资源池。资源池即是计算能力的集合,终端用户(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计算资源,运行自己的业务系统,这种方式使用户不必自己建设这些基础设施,而只是通过对所使用资源付费即可。

在IaaS之上是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层。这一层面除了提供基础计算能力,还具备了业务的开发运行环境,对于企业或终端用户而言,这一层面的服务可以为业务创新提供快速低成本的环境。

*上层是SaaS(Soft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SaaS可以说在云计算概念出现之前已经有了,而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了更好的支撑。SaaS的软件是拿来即用的,不需要用户安装,因为SaaS真正运行在ISP的云计算中心,SaaS的软件升级与维护也无需终端用户参与,SaaS是按需使用的软件,传统软件买了一般是无法退货的,而SaaS是灵活收费的,不使用就不付费。

层次化的云计算一般也称为I-P-S云计算,各层可独立提供云服务,下一层的架构也可以为上一层云计算提供支撑。仍以搜狗拼音为例,由大型服务器群、高速网络、存储系统等组成的IaaS架构为内部的业务开发部门提供基础服务,而内部业务开发系统在IaaS上构建了PaaS,并部署运行搜狗拼音应用系统,这样一个大型的系统对互联网用户而言,就是一个大规模SaaS应用。

Ÿ 按云的归属。

%title插图%num
图5 云的归属

  如图5所示,主要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公有云一般属ISP构建,面向公众、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由ISP运营;私有云是指由企业自身构建的为内部提供云服务;当企业既有私有云,同时又采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这两种云之间形成一种内外数据相互流动的形态,便是混合云的模式。

3 云计算的基础架构要求

从本质上来说,云计算是一种IT模式的改变,这种变化使得IT基础架构的运营专业化程度不断集中和提高从而对基础架构层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图6所示,云计算聚焦于高性能、虚拟化、动态性、扩展性、灵活性、高安全,简化用户的IT管理,提升IT运行效率,大幅节省成本。

%title插图%num
图6 云计算对基础架构的关注点

云计算的基础架构主要以计算(服务器)、网络、存储构成,为满足云计算的上述要求,各基础架构层面都有自身的要求。如图7所示,对于服务器,云计算要求其支持更密集的计算能力(目前多路多核架构),完全的虚拟化能力(CPU指令虚拟化、软件虚拟化、桥片虚拟化、IO虚拟化),多个IO(数据访问与存储)的整合—CEE与FCOE;对于网络,面向100G的性能成为云计算的基本支撑平台,搭建更扁平化、高度可扩展的架构,满足虚拟机算环境的大规模二层无环网络、FCOE/DCE的统一交换、L2-L7的深度高速(10GE级性能)安全集成;对于存储,高速IO将面向10G/16G,高度扩展的虚拟化海量存储,面向统一交换IO整合的FCOE。

%title插图%num
图7 云计算的基础架构要求

4 构建与交付云计算

  不论使用I-P-S的哪一层云计算服务,企业都需要考虑是采用SP的计算资源还是自建云计算资源。从目前运营方式,主要可能有6种方式,如图8所示。

%title插图%num
图8 云计算的服务交付方式

方式一,企业所有,自行运营。这是一种典型的私有云模式,企业自建自用,基础资源在企业数据中心内部,运行维护也由企业自己承担。

方式二,企业所有,运维外包。这也是私有云,但是企业只进行投资建设,而云计算架构的运行维护外包给服务商(也可以是SP),基础资源依然在企业数据中心。

方式三,企业所有,运维外包,外部运行。由企业投资建设私有云,但是云计算架构位于服务商的数据中心内,企业通过网络访问云资源,这是一种物理形体的托管型。

方式四,企业租赁,外部运行,资源独占。由SP构建云计算基础资源,企业只是租用基础资源形成自身业务的虚拟云计算,但是相关物理资源完全由企业独占使用,这是一种虚拟的托管型服务(数据托管)。

方式五,企业租赁,外部运行,资源共享调度。由SP构建,多个企业同时租赁SP的云计算资源,资源的隔离与调度由SP管理,企业只关注自身业务,不同企业在云架构内虚拟化隔离,形成一种共享的私有云模式。

方式六,公共云服务。由SP为企业或个人提供面向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如邮箱、即时通信、共享容灾等),云架构与公共网络连接,由SP保证不同企业与用户的数据安全。

从更长远的周期来看,云的形态会不断演化,从孤立的云逐步发展到互联的云,如图9所示。

%title插图%num
图9 云的形态演变

  在云计算建设初期,发展比较快的是公共云,*阶段企业的数据中心依然是传统IT架构,但是面向互联网应用的公共云服务快速发展,不同的ISP会构建各自的云,这些云之间相互孤立,为互联网的不同用户需求集服务(如搜索、邮件等),企业数据中心与公共云之间存在公网互联(企业可能会采用公共云服务);

第二阶段企业开始构建自己的私有云,或租赁SP提供的私有云服务,这一阶段是企业数据中心架构的变化,同时,企业为降低成本,采用公共云服务的业务会增加。

第三阶段,企业为进一步降低IT成本,逐步过渡到采用SP提供的虚拟私有云服务(也可能直接跨过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存在企业内部云与外部云的互通,形成混合云模式。

第四阶段,由于成本差异和服务差异,企业会采用不同SP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因此,形成了一种不同云之间的互联形态,即互联云。

5 结束语

云计算不仅带来了IT模式的变化,也将引发IT服务的变革,企业和用户只需要关注数据是自己的,而对数据的计算存储方式、效率均采用云的服务来实现和提升,云的供应商则将核心业务重点放在IT架构的运营上,服务将成为下一代IT的核心内容。

云计算和虚拟化,有啥区别呢?

sjmcefc2 · 131 天前 · 2364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31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没搞清楚什么是云计算和虚拟化的联系和区别?有人可以通俗讲清楚不?
还想求一个便宜的腾讯云、华为云购买链接
虚拟化 云计算 区别 清楚23 条回复 • 2020-12-09 16:04:23 +08:00
DoctorCat 1
DoctorCat 131 天前
云计算:商业概念(类比路上跑的四轮汽车)
虚拟化:实现云计算概念过程中的一种技术基础(类比四轮汽车中的燃油车)

总结: 虚拟化(四轮燃油车)曾经是 云计算(四轮汽车)的基础技术。
现在已经衍生出其他的技术了,例如容器和云原生(老年代步车、新能源车)等技术。
freecloud 2
freecloud 131 天前
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础。集群资源池(集群 cpu 、集群 gpu 、集群 RAN 、集群存储,集群资源,高带宽接入等等)+跑个资源控制与虚拟化软件,生出的小机,是为云主机。一个独立服务器,跑个虚拟化软件,生出的小机,是为 VPS 。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sjmcefc2 3
sjmcefc2 131 天前
@DoctorCat 虚拟化是单指 vm 的技术?容器感觉还是比较单一的一个技术(或者更多的相关的管理操作变成复杂的系统),感觉云原生都是生态了?
sjmcefc2 4
sjmcefc2 131 天前
集群资源,比如众多 pc 服务器的 cpu 集群,是否可以达到很强大的计算功能呢?
DoctorCat 5
DoctorCat 131 天前
@sjmcefc2 传统意义上的虚拟化,就是虚拟机呀 xen 、kvm 、vmware 这类的主流(大众认知,在此不讨论学术意义)。
容器技术其实很早就有了 Linux kernel2.6 后,BSD 的 Jail 等,只是很长时间都没有公开的商业实践罢了。云原生也是技术理念变革了例如 软件定义 X 的普及,在架构灵活性上有质的变化,算是生态吧。
JohnSnow 6
JohnSnow 131 天前 via iPhone
宽泛讲,云计算是虚拟化的实际应用。虚拟化主要是将硬件资源抽象起来进行共享,达到资源池化。比方说计算资源抽象、存储资源抽象等。

具体讲技术时,一般还是计算资源方面。

1. 虚拟化一般特指内核虚拟化技术 kvm 。现在云计算的虚拟机服务大多数基于 qemu/kvm 。这种 kvm 虚拟化是硬件辅助虚拟化,主流 CPU 都支持。因为模拟的是操作系统完整的环境,开销一般会比容器化的大,但隔离性上好。大部分厂商的云计算,提供虚拟机服务时,主要就是这个东西。

2.容器化是进程级别虚拟化,一般是依赖于内核 namespace (修改进程视图,让进程以为自己是独占资源)和 cgroups 技术(简单认为保证 QoS )。以 docker 为例,内核提供 namespace 、cgroups 支持,另外文件系统上 overlayfs 等联合文件系统的技术,解决分发问题。只模拟一个或者一组进程的上下文(宿主机上所有容器共享一套内核)资源开销上小些,但隔离性上差。

可以简单理解为,1 跟 2 是虚拟化程度上差异。实际上,在边缘计算领域已经有基于 kvm 虚拟化技术的容器了。

云原生一般是以 k8s 为基底的生态。
sjmcefc2 7
sjmcefc2 131 天前
@DoctorCat 大众认知就是很好的知识。有没有这方面的演变路线图?另外云计算是商业概念的话具体指什么呢。
sjmcefc2 8
sjmcefc2 131 天前
@JohnSnow 虚拟化这块,比如 exsi,一般都是把主机切分掉,还没有试过把硬盘等资源做成资源池;
1.也就是云主机,目前都是 kvm 的主机;隔离性强是指独自使用内存,cpu 等资源,彼此之间看不到别人在运行的数据?

2.容器化是不是就有可能看到彼此之间的数据呢
3.云原声,以 k8s 为基底是不是就是一套新的理念来分配和整理资源?
DoctorCat 9
DoctorCat 131 天前
@sjmcefc2 关键词“云计算历史” 随便找就有很多资料了 例如 https://cloud.51cto.com/art/201904/594748.htm
laminux29 10
laminux29 131 天前
云计算有很多种意思,简单一点就是使用服务器运行程序,通俗一点就是你花钱把服务器到域名这一整套东西交给专门的厂商解决,学术一点还牵涉到需求与资源的分化与汇总。

虚拟化也有很多种意思,简单通俗来说就是一台物理机模拟出好几台虚拟机,学术一点就是把资源整合然后根据需求进行调度并调优。

murmur 11
murmur 131 天前
这东西就是个概念,不用纠结,你会发现除了云计算还有雾计算,有了雾计算还有霾计算
wanguorui123 12
wanguorui123 131 天前
虚拟化是个大概念,云计算只是虚拟化的应用场景之一
sjmcefc2 13
sjmcefc2 131 天前
@murmur 也不是纠结,主要是概念有点糊涂。
sjmcefc2 14
sjmcefc2 131 天前
@wanguorui123 虚拟化的其他场景是什么呢?
总感觉越想越糊涂这其中的差别。
opengps 15
opengps 131 天前
首次买可以跟我聊聊
入门的解释:你可以把某个系统里的多个网站理解成空间,本机虚拟机理解成 VPS 。
现在更进一步:虚拟化是较小规模的虚拟机集群,云计算是较大规模的虚拟机集群,从这一步开始,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脱离了单台物理机。所以开始用云这种词来形容,你虽然作为用户用了某台或者某些虚拟机,但是及时不中断业务,那么不同时间很可能实际用了不同的物理机。虚拟化或者云计算层面给你做了物理机的底层故障热迁移
wanguorui123 16
wanguorui123 131 天前
@sjmcefc2
虚拟化可以是对计算能力,存储,进程,操作系统等等的模拟环境,虚拟化的目的是共享底层资源( CPU/内存 /硬盘 /网络等等),以及虚拟化可以方便的迁移软件环境和管理硬件资源。
云计算只是虚拟化技术进行商用化的一个分支。
JohnSnow 17
JohnSnow 131 天前 via iPhone
@sjmcefc2 你说的这个虚拟化,首先不是宽泛意义上(或者说计算机特别是操作系统里硬件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技术的应用。计算机里的虚拟化有很多,比方说服务器层面虚拟化( kvm 等),应用层面,网络层面( sdn ),存储层面( sds )。你说的 exsi 这种主要虚拟化把主机切掉,是一类 type 1 hypervisor,type 1 这种 hypervisor 直接放到裸金属的服务器上; type 2 hypervisor 跟 hardware 中间还有层 host os,也就是宿主机。

隔离性差不是说你就可以随随便便看到数据,只是跟虚拟机比要相对容易些(所以安全策略的实现跟应用上,厂商要做更多设计考虑)。cpu 、内存都是共享的,不管什么类型,你虚拟机或者容器在宿主机内核看来还是个进程而已。进程是内核分配资源的单位,所以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可以简单理解 qemu/kvm 虚拟机成带有 cpu 特定指令加持的二进制翻译机,而容器就是打包后的进程在一个沙盒里跑。同一个宿主机上,原生环境下直接运行程序肯定比你二进制翻译快点了。

云原生就是云计算的漫威宇宙里面,又以 k8s 为基础新建了一套平行宇宙体系。

云计算里概念超级多,按服务的层次划分有 IaaS 、PaaS 一堆。一般情况下,你只要买虚拟机就行了。
sjmcefc2 18
sjmcefc2 131 天前
看来要想说的清云计算和虚拟化还是要好好梳理一番。
虚拟化是将物理资源( cpu,内存,存储,网络)进行整合共享的底层技术,就像是资源池一样能够将散落在不同裸金属物理机上的资源统一进行管理。这里面虚拟化又有不同的分层,type1 和 type2,不过我好像没怎么理解 type2.

云计算是虚拟化的应用,是一套能够帮助人们进行资源管理的操作系统。而云原生就是以 k8s 为基础的云计算。
现在的云计算都是以 docker 为基础的容器化?
lihongming 19
lihongming 130 天前 via iPhone
因为很多人对云的理解还停留在*阶段——VPS,就这个阶段而言,云计算跟虚拟化对用户而言真没什么区别。

但云计算远不止是 VPS,而是基于 VPS 之上的自动化服务,让 VPS 的创建和销毁不再由用户管理,而是服务根据负载需求自动伸缩,俗称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比如*近开始流行的函数计算。

目前 AWS 是云计算的领军企业,已经把很多东西都 serverless 了,比如 mysql 、container 、对象存储。当然,还有他*的 DynamoDB (一种 NoSQL 数据库)。

使用 Serverless 需要很多观念上的转变,比如性能问题、费用问题,很多人还是不习惯,一想问题就会代入传统思路,导致南辕北辙。但一旦你彻底建立了 Serverless 思维,就再也不想回去了,真的太方便了,大大提高开发效率。
togou 20
togou 130 天前
@lihongming 是开发效率还是运维效率啊? 麻烦问一下
lihongming 21
lihongming 130 天前 via iPhone
@togou 我不是做运维的,单纯从开发角度讲的。

但运维肯定也省了不少事,因为对 infrastructure 的原始需求都是程序员写在 CloudFormation 配置文件里的,运维主要是监控并优化配置文件里的参数。

serverless 架构下,大家都不需要管理服务器,只需通过配置文件告诉云平台需要什么样的运行环境即可。
chy1024 22
chy1024 121 天前
@JohnSnow “在边缘计算领域已经有基于 kvm 虚拟化技术的容器了”,请问有什么关键字可以搜索到相关的资料?
JohnSnow 23
JohnSnow 121 天前 via iPhone
@chy1024 kata rust-vmm

漫画趣解——云计算的起源

云计算作为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时尚名词,正受到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技能人员及商业模式研究人员的高度追捧,他们百折不回地认为云计算能把他们带出创新枯竭的互联网应用沙漠,并让他们跃升到同行中更高的岗位。

他们视其为救命稻草,他们计划抓住云计算这根看起来模含糊糊的稻草,正是如此,云计算文章铺天盖地,种种格局的研讨会此起彼伏,以致已经生长到以讹传讹、神乎其神、不能自拔的田地了。到底什么才是云计算呢?来看看下面这段对话吧!

*开始,人们使用算盘

后来,人们用电脑

再后来,人们有了网络

再后来,中国人口大爆炸,男女比例男的比女的多 3700 万,这三千多万人没事干,都去上网。于是服务器吃不消了。

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牛逼的技术,用更好更多的服务器

再后来,人更多了,于是服务器也更多了

但事实上这样的效果并不好,过度繁重的结构加大了网站设计和构架的难度,而且越是复杂的系统越是不稳定。有可能一个出问题,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就彻底挂掉。如果考虑到系统的崩溃情况,那势必要引入一个更复杂的方案来保证不同的服务器可以做不同的支援。这是一个无解的循环,大量的计算资源被浪费在无限制的互相纠结中,很快到了瓶颈。

人们想,那我不用这么乱七八糟复杂的系统,我上个*其牛逼的服务器不就好了?可是,太贵了……而且*牛逼的也还没制造出来……

于是人们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所有计算资源集结起来看成是一个整体(一朵云),通过并发使用资源完成操作请求。每个操作请求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割成小片段,分发给不同的机器同时运算,每个机器其实只要做很小的计算就可以,这是哪怕 286 机器都轻松完成的。*后将这些机器的计算结果整合,输出给用户。

对用户看来,他其实根本面对的不是许多机器,而是一个似乎真正存在的计算能力巨牛无比的单个服务器,比十台 System z10 大型主机揉一起,或是开创了 petaflop 新纪元的“拂晓”号与“红杉”号还要牛。事实上这个服务器是不存在的,但它拥有着成千上万台服务器的能力。

下面来看实例。

实际上过程没这么简单。哪怕是统计收集资料的过程也会占据可怕的处理时间。这就将云计算的任务进一步划分下去,哪个服务器的 CPU 干什么,处理哪个任务段。 这个其实可以由算法安排成自动分配的。

总之,压榨每一个步骤的潜力,让一个任务被服务器集群们一起上,自然能飞速达成。 别忘了,云计算不是弄个两三台质低价廉的服务器就可以达成的。每一朵云背后都有着一坨异构平台服务器,尤其是搭在企业防火墙里头的“私有云”。

因为企业的计算需求往往是复杂的,选择不同的平台应对不同的计算需求*划算,这跟农民伯伯拉什么或选什么车的道理一样。新鲜大白菜首选摩托车,保新鲜求快就用刀片;高级大白菜首选靠谱运输工具 Power 服务器;大量的高级大白菜选择大货车,正如I/O吞吐量大的数据适合使用大型主机 System z 一样,总比牛车一趟两趟要快吧?大型农场不会局限于某一种植物正如大型企业不会只有一种计算需求。于是便有了负责中枢管理、监控的软件 Tivoli,难不成用人脑统计?

*后,农民伯伯(很牛的 IT 客们)把这些车队集结起来就构成了一朵云背后比较硬的部分。很少 IT 大佬可以集齐全套车型,据我所知貌似只有 IBM 可以。 接下来解决比较软的问题:在已有的计算资源的基础不变的情况下,云计算把用户的任务请求做除法,一个请求进来,我们把它变成许多个小任务段,*后汇总出去给用户一个完整的结果。对用户来说,他根本感觉不到里面哪个 cpu 做了什么处理,哪部分是哪部分拼接起来的,他就感觉自己面对一台 5 亿内存 3 亿 GHZ 的巨无霸电脑一样。

用户对这样的计算莫名其妙,云里雾里的,于是他就把这个东西,叫做云计算。

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的未来应用和前景?

云计算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产物,首先给大家普及下云计算的简写是clo(cloudcomputing),他不仅推动了企业的进步而且对整个互联网的进步也起了决定性的因素,在未来云计算于大数据的紧密结合,将会对传统公安信息化的建设、方法、技术等方面带来了变革,通过对警务云的建设,使我国各级公安机关可以真正地围绕以应用驱动为根本导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大数据综合应用为发展龙头、以自主创新为重要途径、以信息安全为主要保障的业务目标,深化开展公安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这是云计算对我们人民的保障。

在过去的5年中,许多企业通过云计算华丽的变身,专业人士分析在今天云计算将会掀起又一波浪潮,各大企业为了提高效率,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市场将会飞速发展,各位Linux学员竞争压力相对其他行业来说会小些。互联网的*个时代我们定义为PC互联网,互联网的第二个时代我们定义为移动互联网,而互联网的第三个时代我们定义为万物联网,而云计算是支撑则是支撑起万物联网的基石所在。

据预测,游戏云使用的量*大,其次是电商云等。从趋势来看,金融云、视频云、工业云、政务云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现在云计算的企业大牛都有谁呢,在美国有谷歌,微软,亚马逊,IBM等互联网巨头,而在中国,华为,BAT,联想等占据中国互联网的半边山,以全球综合对比来看阿里云,亚马逊,微软云,成为全球的三座金字塔。

总之,云计算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就当前的技术积累,云计算作用会越来越大。云计算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数据中心中遗留的一些问题。云数据中心建设对于区域、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建成后的云数据中心将为社会的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信息化管理等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云计算必将成为数据中心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计算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和特点

1云计算简介

   1.1云计算的产生背景

21世纪初期,崛起的web2.0让网络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网站或者业务系统所需要处理的业务量快速增长,例如视频在线或者照片共享,这样的网站需要为用户储存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这类系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在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快速扩展原有系统,随着移动终端的智能化、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将有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进入互联网,意味着与移动终端相关的IT系统会承受更多的负载,而列于提供数据服务的企业来讲,IT系统需要处理更多的业务量。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电力成本、空间成本、各种设施的维护成本快速上升,直接导致数据中心的成本上升,这就面临着怎样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以及如何利用更少的资源解决更多的问题。

同时,随着高速网络连接的衍生,芯片和磁盘驱动器产品在功能增强的同时,价格也在变得甘益低廉,拥有成百上千台计算机的数掂中心也具备了快速为大量用户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技术上,分布式计算的日益成熟和应用,特别是网格计算的发展通过Internet把分散在各处的硬件、软件、信息资源连接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利用地理上分散于各处的资源,完成大规模的、复杂的计算和数据处理的任务。数据存储的快速增长产生了以GFS (Google File System)、SAN(Storage Area Network)为代表的高性能存储技术。服务器整合需求的不断升温推动了Xen等虚拟化技术的进步还有Web2.0的实现,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观念方兴未艾,多核技术的普及等,所有这些技术为产生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服务提供了可能。计算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求,资源的集中化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云计算应运而生。

1.2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云计算实质上是通过互联网访问应用和服务,而这些应用或者服务通常不是运行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而是由第三方提供。它的目标是把一切都拿到网络上,云就是网络网络就是计算机。云计算依靠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成千上万的终端用户不担心所使用的计算技术和接入的方式等,都能够进行有效的依靠网络连接起来的硬件平台的计算能力来实施多种应用。云计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廉价存储和计算能力。

   2云计算现状

发展中的云计算服务:

目前,已经涌现的云计算服务形态包括从技术、半台供应商到软件服务提供商,从成熟的应用。程序到存储服务再到垃圾邮件过滤等,不一而足。根据不同服务的特性可以将云计算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云计算基础架构

这类云计算提供底层的技术平台以及核心的云服务,是*为全面的云计算服务。Amazon、Google等推出的云计算服务可以归于这类。这种云计算服务形态将支撑起整个互联网的虚拟中心,使其能够将内存、1.0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

  2.2云计算半台服务

这种形式的云计算也被称为半台即服务PaaS(P1atfbrm asa Service),它将开发环境作为服务来提供。这种形式的云计算可以使用供应商的基础架构来开发自己的程序,然后通过网络从供应商的服务器上传递给用户。典型的实例比如Salesforce com 的Force tom开发半台。

2.3 云计算软件服务

这种类型的云计算称之为软件即服务SaaS,它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用户。从用户的角度,这样会省去在服务器和软件授干义上的开支;从供应商的角度看,这样只需要维持一个程序就够了,减少了维护成本。Salesforce com是迄今为止这类服务*为有名的公司。SaaS在CRM、ERP中比较常用,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也提供类似的服务。

   2.4 云计算API

这类服务供应商提供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让开发者能够开发更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帮助开发商拓展功能和服务,而不是只提供成熟的应用软件他们的服务范围从提供分散的商业服务到Google Maps等的全套API服务。这与软件即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

   2.5 云计算互动半台

该类云计算为用户和提供商之问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半台。例如,RightScale利用Amazon EC2网络计算服务和s3网络存储服务的API提供一个操作面板和AWS (Amazon s WebServices)前端托管服务。

  3云计算发展趋势特点

云计算在2009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态度也逐渐由疑虑向更加接受的方向转变,云计算也逐步融入了企业领域,2010年,随着云计算厂商在标准、安全性上的努力、服务品质协议的提升以及鼓励厂商接受基于软件使用而非客户数量的价格度量等多方尝试,云计算有望能够成为关键性业务应用的平台。总的来说,未来云计算的发展离不开以下这五大发展趋势:

3.1云计算定价模式简单化

定价模式的简单化有助于云计算的进一步普及,这是非常好理解的,没有人希望去购买商品的时候面对繁杂的价格计算公式,而在这一点上,目前的云计算产品显然做的还不够。而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这样的状况有望获得改善,用户有望看到自助式定价模式,用户可以和云计算厂商签订按照小时或分钟计费的包含一系列服务的协约。

  3.2软件授权模式转变获得供应商更广泛的认可

让应用软件厂商从传统的按用户收费的授权和营收模式向计量计费模式转移有一定的难度,但在云计算时代应用厂商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转变,这对于那些通过云计算提供托管虚拟桌面服务的公司来说尤其重要。现在,国外已经有一家名为Falls Church的公司整合了使用不同授权机制软件工具,基本配置只固定收取25美元月费。

有业界观察者认为云计算促进了应用业务的发展,但前提是其需要适用新的游戏规则。

   3.3 新技术将提升云计算的使用和性能

对于将业务放在千里之外的云计算云计算服务使用者和为用户提供云服务的厂商来说,愈加先进的云技术就代表着愈强的公司实力,因此,云技术的创新将会永无止尽。比如说致力于广域网优化的Riverbed Technology公司通过将硬件设备植入虚拟系统来供云计算使用的核心服务,这种趋势将促使更多的第三方公司按照云计算环境的需求来修改数据中心技术,这其中包括削减板载成本或者将设各迁移到云计算中。

3.4 云计算服务品质协议细化服务质量

要想让用户敢于将关键业务应用放在云计算平台上,粗放的服务协议显然无法让人放心,用户需要知道云计算厂商能否快速地将数据传遍全国、网络连接状况又能好到何种程度。对于激增的商业需求而言,性能的拓展是不够的,而云计算提供商能够多块地拓展性能也事关重要。IT经理们需要那种能够让他们高枕无忧的服务品质协议,细化服务品质是必然趋势。

 3.5 云服务性能监控将无处不在

云计算的普及不可避免地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对于一个大型的云计算提供商而言,任何一个数据中心的小问题都会立即被人察觉。提供有关问题的全部报告以及来自与日俱增第三方近乎实时监控都会让云计算提供商背负巨大压力。届时有关云计算性能监控的报告如同高峰时期实时路况播报那样平常。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随着云计算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用户对全球云计算的标准的要求也呼声渐高。在将来,天空中不会只有一朵云,而是有多片云,云与云之间的互联要靠标准的支撑才能得以实现。当云计算被普及应用的时候,云计算的标准也应该已经成熟,至于何时会制定出来,还取决于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厂商的积*推动。至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我们看到云计算已经被很多企业和政府探讨、验证并实践,许多厂商业看到了这一趋势,正在积*推动云计算的研究和市场推广。

  4 结束语

目前,云计算还处于起步阶段,毫无疑问云计算前景光明。它可能彻底改变用户对计算资源的使用方式,使得用户从以桌面为核心转向以Web为核心。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讨论了云计算的现有服务,对比分析了现有的云计算平台、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平台和服务类型不断涌现。

云计算不仅仅是一个计算问题,它需要融合许多技术和成果。本文探讨了云计算的部分关键技术,还有更多的技术需要继续研究。在Google与IBM的支持下,美国的多所大学参与到云计算的研究及教学中,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克兰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等。国内也有学校加入到这个研究计划中。

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到云计算的研究与发展中,云计算会出现一些新的结构模式、开发平台和应用软件,推动云计算及其应用日益走向成熟。

深度剖析:中国的公有云市场比国外差在哪里

可能有很多企业用户会觉得在企业内部部署公有云平台不如私有云平台可靠,有这种想法和观点的用户不在少数,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用户来说,在选用云计算平台的过程当中,往往觉得没有一个合适可靠的公有云平台。

放眼全球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在美国以及欧洲市场上,公有云服务已经大范围普及,很多企业级用户都在使用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Rackspace等云计算厂商所提供的公有云服务,上述的云服务也在近几年逐步的落地中国,在国内市场上生根发芽。

%title插图%num

那么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为什么还会觉得公有云不靠谱?公有云服务落地国内在技术和服务层面究竟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呢?

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

在美国和欧洲,机房是资本密集型的生意,就好像房地产生意,Equinix,Coresite等是比较大的几家。机房是一种功能性的房地产,对抗震,制冷,电力等等都有不同的需求。Data center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维护有严格的标准和认证,比如常听到的Tier4 data center,即对不同层级和水准的机房数据中心都拥有一套严格的认证体系。

此外,还有管理方面的诸多认证,比如SAS 70, ISO 27000,甚至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证LEED Certification。大楼按照机房的要求建好以后欢迎租用。可以是整层,可以半层,甚至几个机柜都可以。公有云服务的提供商就按照自己的要求标准去看市场,很容易找到合适的Data Center。

在国内的机房建设方面目前往往是属于垄断的生意,只有一些少数有资源的企业才能够获得经营的资质,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机房都是运营商来建设和制造的,在整体建设方面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国内的数据中心机房往往找不到通过管理认证的数据中心,很多数据中心机房的安全措施进行的并不到位和彻底。

网络环境错综复杂

对于国外的网络环境来说,很多国家都具有强制性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运营商们来说,在有限的网络资源和地域资源上去进行有效的网络环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今年的行情,1Gbps左右的带宽,自己没有骨干网,到处和人家peering凑起来的接入商,大概1美元/Mbps。Tier 1的ISP,拥有全国骨干网的几家,价格在3-5美元/Mbps。而拥有大量内容的客户,比如Facebook, Google, Netflix,以及云存储和CDN服务商们,可以得到大量免费的带宽,只有小部分需要购买。

在机房和机房之间的通信也是自由的,现在很多的数据中心机房采用的都是光纤通信的方式,以亚马逊AWS为例,其EC2推出了在同一个地区运行两个以上独立运行机房的运行模式,应用架构可以平行部署在两个机房里,但两个机房又是光纤直连的,媲美同一个机房的内网速度。所以用户完 全可以零成本的做到多个机房的部署,不怕单一机房的故障。

回归到国内市场,有一些业界专家曾经表示,因为北京市场上的BGP价格在100美元/Mbps。在台湾,中华电信一家独大,政府给的网间互连指导价是5美元/Mbps。在香港,HKIX里只要有ISP执照,就可以免费的和HKIX交换流量,和香港的所有运营商免费互联。

这种现状给全国的线上业务带来无尽的麻烦。几乎全部上规模的互联网业务都需要在两家运营商里复制两个以一样的系统,然后用load balancing的技术把电信的流量给电信的机房,联通的给联通。这种重复的建设不知道给运营商贡献了多少收入,以及制造了多少传说中的GDP,但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互联网领域的门槛,限制了创新。

%title插图%num

当前,云计算服务在海外市场的资源管控方面基本上是没有限制的,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在不断提升产品以及资源运营能力的过程当中,从IaaS基础架构层面开始做起,通过整合开源的架构,同时结合诸如像Windows、SAP软件服务,面对来自各个行业云计算用户的不同需求也就显得游刃有余了,这点是值得国内的云计算服务厂商们去学习的。

当今互联网架构流行“微”,“云”

当前互联网流行“微”,“云”两个字。

“微“=小,轻。微内核开发架构。框架更多考虑的是接口标准,采用插件机制实现,平等的对待所有第三那方插件或应用。不易将框架做的太过庞大。

”云“=广。分布式,云计算,云存储等。当今互联网访问量*大。那么我们的应用需要负载均衡,这个就需要集群部署。集群部署的机器可以分布在任何物理地点。这样就形成的一张网,这就是传说中的”云“。其次,对于计算要求高的应用,同样需要多台机器同时计算(这里面有策略的)。

 

提到这里,顺便提一下目前流行的互联网架构。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即服务:如阿里云,提供网络机器(内存,cpu,带宽,硬盘等)可认为是买硬件服务的。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如阿里云,提供mysql服务,mysql运行状态无需自己管理,又阿里管理;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为第三方应用开发提供部署,发布平台。此平台第三方注册,部署与发布自己的应用;可以监控自己的应用。也就是靠平台赚钱的。

 

作为软件开发者,互联网开发可以底层使用saas,上层应用采用paas平台。中间还有一层资源聚集层。

 

 

以上均为各人从事互联网开发一个多月的愚见!也自我总结一下吧!
————————————————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lai201/article/details/84735177

面向微服务架构与传统架构、SOA对比,以及云化对比

谈微服务,首先要谈“Monolithic架构”,例如网上是这样说的“网上对Microservice进行介绍的文章常常以Monolith作为开头,我也不会例外。原因是,知道了Monolith的不便之后才能更容易地理解Microservice架构模式所具有的各种优点。[1]”

1. 传统应用架构
传统的企业级应用是单体应用(monolith application),一般是分层结构,如表现层/应用层/领域层/数据层,这主要是水平切分的思想。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特别是大型电商系统,业务非常复杂。这种巨型系统,首先要关注的是如何根据业务划分子系统,然后是子系统间如何协作,*后才是子系统内部实现。SOA设计可以很有效支持前面两步,在SOA体系里,每个子系统是独立的服务,服务接口体现子系统协作关系,至于子系统内部,直接作为黑盒子处理[6]。

所以对于复杂系统,首先采用SOA垂直切分子系统,然后使用分层设计水平切分单个子系统,服务化把传统的分层设计往前更推进一步。

当然SOA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初跨企业的Web service交互可认为1.0时代;支持企业内部系统间轻量级访问,支持服务治理,可认为2.0时代;服务进一步分层和微服务化可认为3.0时代。

Web应用程序发展的早期,大部分Web工程是将所有的功能模块(service side)打包到一起并放在一个web容器中运行,很多企业的Java应用程序打包为war包。其他语言(Ruby,Python或者C++)写的程序也有类似的情况[5]。

%title插图%num
图1. 传统服务(Monolith)架构

但是,上述的好处是有条件的:应用不那么复杂。对于大规模的复杂应用,巨石型应用会显得特别笨重:要修改一个地方就要将整个应用全部部署(PS:在不同的场景下优势也变成了劣势);编译时间过长;回归测试周期过长;开发效率降低等。另外,巨石应用不利于更新技术框架,除非你愿意将系统全部重写(代价太高你愿意老板也不愿意)[5]。

2.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是为适应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快速迭代、快速部署而产生的技术架构,微服务强调的是在共享硬件资源的基础上隔离,缺乏软件共享;相当于敏捷的建立了很多小烟囱系统,虽然降低耦合,但是未有效的解决信息孤岛。

微服务所设计的每个微服务都要非常容易被抛弃、被替换。拥抱不断变化的业务,快读迭代开发。微服务设计目标是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开发生产力,是适合敏捷方法快速建立持续改进的系统,例如互联网应用,而信息共享是需要通过另个维度来解决。

%title插图%num

图2. 微服务(Microservice)架构

微服务架构云化方案一般融合Docker和DevOps技术,解决租户隔离和统一开发平台的需求,依赖IaaS,以此形成云化。

例如以建设企业办公楼为例,微服务借助DevOps工具,使用服务化的建筑预制件快速搭建需要的办公楼(室),其中内含水电等都是独立的。

3. 轻量级SOA架构
在传统企业级SOA实施中,服务架构设计也采用轻量级模式,把业务、平台组件拆分为细粒度服务,按服务内容分别创建并管理服务容器,架构模式与微服务类似,主要差异是需要基于SOA GIRD(有的厂商为ESB),提供BPM、MDM等企业级组件。

%title插图%num

在上述轻量级SOA架构中,每个服务容器可以单独完善、优化,可以达到系统不停机,特别是在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方面,是优于微服务架构。

轻量级SOA架构云化方案是使用PaaS方案,企业私有PaaS,是统一运营平台、统一开发平台,是为传统大型企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以及企业信息化优化、统一管理而形成的解决方案。

私有PaaS强调SOA,SOA很多的应用场景都是在对已有应用的打通,比如你买了SAP的软件,又买了另一家的软件,还有以前投资定制开发的软件。这些软件都很贵,要像祖宗一样供起来的,轻易不敢改动,而且有大量历史数据,改动成本很高。所以要尽量保留,要通过SOA的方式对接在一起。

再以建设企业办公楼为例,通过PaaS平台统一构建企业办公楼,每个单位或部门按需租用办公室,内部共享使用水电等资源,每个水、电、门禁资源是统一管理的,也可以个性化,并按使用情况计量。

4. 微服务与SOA二者云化比较
PaaS平台是不依赖IaaS,可以独立存在的,微服务云一般依赖IaaS来实现云;
PaaS实现软件层面的共享,能全面支持Gartner多租户模型,而微服务云平台仅是通过IaaS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以及容器的隔离;
PaaS平台符合Gartner多租户模型4到7高级模型,而微服务云平台*多符合1到3级资源层级的模型;
PaaS平台是统一可运营的平台,适用于大型企业,微服务云平台是个敏捷平台,更适合互联网多变的应用;
PaaS平台强调可重用、复用性强,继承信息化资产,微服务云平台的微服务强调的是重写,快速应变;
PaaS平台采用成熟中间件产品,例如Opentext的产品,平台稳定,高可用;微服务云平台微服务因为采用分布式系统而产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问题,而且测试、维护也复杂;
微服务强调替换比利旧重要;
基于PaaS平台开发的应用,天生就是SaaS。
5. 总结
综上所述,微服务云平台与SOA云平台,都能实现云,为*终用户提供SaaS,差别是适用场景上,在传统企业级应用中,基于SOA的PaaS更适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消除部门壁垒、利旧信息资产;从技术层面来说,差别也不是很大,都是在服务化的体系和云的体系之下。

这些都是根据互联网上的经验综合梳理出的理解,欢迎讨论。

参考:
[1]. 《微服务架构模式简介》 博客园 Amber-Garden 2015.07
[2]. 《微服务架构设计》 博客园 PetterLiu 2016.12
[3]. 《面向集团客户云计算运营平台的运营开通技术方案及应用架构——之云计算运营平台方案(三)》 CSDN博客 肖永威 2013.12
[4]. 《管理支撑办公系统技术架构选型对比讨论(J2EE与SOA对比)》 CSDN博客 肖永威 2014.04
[5]. 《基于微服务的软件架构模式》 简书 杜琪 2015.12
[6]. 无架构,不系统,谈谈架构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百度贴吧 2016
————————————————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xiaoyw71/article/details/75008335

友情链接: SITEMAP | 旋风加速器官网 | 旋风软件中心 | textarea | 黑洞加速器 | jiaohess | 老王加速器 | 烧饼哥加速器 | 小蓝鸟 | tiktok加速器 | 旋风加速度器 | 旋风加速 | quickq加速器 | 飞驰加速器 | 飞鸟加速器 | 狗急加速器 | hammer加速器 | trafficace | 原子加速器 | 葫芦加速器 | 麦旋风 | 油管加速器 | anycastly | INS加速器 | INS加速器免费版 | 免费vqn加速外网 | 旋风加速器 | 快橙加速器 | 啊哈加速器 | 迷雾通 | 优途加速器 | 海外播 | 坚果加速器 | 海外vqn加速 | 蘑菇加速器 | 毛豆加速器 | 接码平台 | 接码S | 西柚加速器 | 快柠檬加速器 | 黑洞加速 | falemon | 快橙加速器 | anycast加速器 | ibaidu | moneytreeblog | 坚果加速器 | 派币加速器 | 飞鸟加速器 | 毛豆APP | PIKPAK | 安卓vqn免费 | 一元机场加速器 | 一元机场 | 老王加速器 | 黑洞加速器 | 白石山 | 小牛加速器 | 黑洞加速 | 迷雾通官网 | 迷雾通 | 迷雾通加速器 | 十大免费加速神器 | 猎豹加速器 | 蚂蚁加速器 | 坚果加速器 | 黑洞加速 | 银河加速器 | 猎豹加速器 | 海鸥加速器 | 芒果加速器 | 小牛加速器 | 极光加速器 | 黑洞加速 | movabletype中文网 | 猎豹加速器官网 | 烧饼哥加速器官网 | 旋风加速器度器 | 哔咔漫画 | PicACG | 雷霆加速